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交銀觀察\科技賦能金融讓利實體

時間:2020-07-13 04:24:17來源:大公報

  圖:金融讓利實體,不僅要下沉服務到各類市場主體,而且要從服務效率和服務效果出發着力提升質效。特別是實體經濟中的民營、小微、科創等薄弱環節,其對金融讓利的時效需求更為迫切

  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金融系統全年要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據估算,2019年整個金融業稅後利潤不到3萬億元。如何更加合理地實現金融讓利,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科技賦能是助推金融合理讓利的抓手,未來有必要從多個方面加快促進「科技賦能、讓利實體」成效落地。

  從當下看,金融讓利實體是應對疫情、共克時艱之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實體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一、金融讓利實體意義大

  今年一季度,中國的GDP同比下降6.8%,創下歷史性新低。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以來的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四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中國經濟復甦態勢開始顯現。在疫情巨大衝擊下,實體經濟逐步恢復實屬不易,這離不開金融體系的強有力支持。事實上,為應對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金融體系已經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下行、創設直達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多種舉措讓利實體。未來在經濟復甦階段,金融體系讓利實體將繼續擔當重任。

  從長遠看,金融讓利實體是留得青山、贏得未來之舉。歷史經驗表明,穩住了民營和小微,就穩住了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局面。疫情衝擊下,實體經濟中的民營、小微等薄弱環節面臨巨大挑戰。由於在所有市場主體中的佔比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民營、小微企業成為金融體系讓利實體的重點對象。最近一段時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出台發布了《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試行)》等政策,一定意義上是在為金融讓利小微提供制度支持。

  從現實看,金融讓利實體是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的有效路徑。金融、科技和產業形成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而金融支持科創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又是這一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的核心要義之一。科創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需要長久、持續、穩定且低成本的資金支持,疫情背景下這一需求更為強烈。當前,在服務科技創新過程中,金融體系雖然已經有所作為,但與科技創新實際需要的資金相比仍有空間。下一步,金融體系合理讓利科創產業將成為重要發力點。

  從戰略看,金融體系讓利實體是加快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推動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雙循環」戰略既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也明確要實現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這對金融體系加大支持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着力破解循環體系中存在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促進資金與資產便捷、高效對接,是金融體系讓利實體、支持「雙循環」戰略的務實之舉。

  二、科技賦能成重要抓手

  一是助力拓寬金融讓利實體的服務範疇。加快服務下沉是金融在更大範圍讓利實體的前提。以銀行體系為例,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明確提出「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但實際上,由於人員、網點、運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制約,銀行服務下沉並非易事。銀行業協會報告表明,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點總數為22.8萬個,其中小微網點3272個。而目前全國小微企業數量已經達到8000多萬家。顯然,光靠小微網點無法有效服務全國如此龐大的小微企業群體。當前,要想實現金融服務下沉、精準讓利小微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必須要靠科技手段。

  二是助力提升金融讓利實體的服務質效。金融讓利實體,不僅要下沉服務到各類市場主體,而且要從服務效率和服務效果出發着力提升質效。特別是實體經濟中的民營、小微、科創等薄弱環節,其對金融讓利的時效需求更為迫切。近年來,銀行業服務小微企業的效率已經有所提升,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科技手段的使用。比如,很多銀行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數字信貸,逐步形成了「3分鐘成貸、1秒鐘放貸、0人工干預」的貸款發放模式。未來,運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高效讓利實體的空間依然很大。

  三是助力穩定金融讓利實體後的盈利水平。金融讓利實體,不光是單純通過降低利率實現,更不是一味地發放低利率信貸而不考慮發放對象的實際風險,而是要在利率與風險盡可能匹配的前提下讓利實體,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讓利目標。事實上,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到2.1%,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在此意義上,金融體系在讓利實體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科技手段更大程度地壓降服務成本,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更好地辨識信貸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大面積信用風險的底線。

  三、相關建議

  首先,要圍繞「科技賦能、讓利實體」深化銀證合作。一方面,加快政府平台開放,用好用活政府數據資源,支持金融機構基於政府平台加大金融科技產品創新。另一方面,支持金融系統與政府綜合化網絡平台精準對接,實現銀證資源合法合規聯通,為金融讓利實體提供有效平台載體。

  其次,要為「科技賦能、讓利實體」提供更多機制保障。一是進一步完善並推動落實盡職免責制度,在盡職免責細則中同時考慮科技因素與人的因素,合理界定、評判科技運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進一步完善科技賦能過程中的外部數據獲取、外部機構合作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合規借用科技外腦。三是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運用大數據風控模型,並為其提供切實管用的制度指引。

  再次,要為「科技賦能、讓利實體」提供更多創新空間。一方面,大力支持並積極指導金融機構申報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強化科技賦能、加快運用科技手段開發更多務實管用讓利實體的工具和服務產品。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具有金融創新先行先試條件的區域開展科技創新讓利實體活動,推動形成「銀區、銀港」創新合作生態圈。

  第四,要做好「科技賦能、讓利實體」典型經驗複製推廣。銀行業協會等組織可加大典型案例徵集力度,積極篩選出創新性強、時效性好、社會影響力大的「科技賦能、讓利實體」案例,對相關案例給予表彰鼓勵,並在金融系統積極推薦相關機構的成功經驗,加快形成見賢思齊、互學互鑒的良好氛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何 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