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至誠穎評\為港青進灣區掃障礙

時間:2020-06-30 04:24:16來源:大公報

  圖:粵港澳大灣區銀行業務或可採用銀行內部徵信記錄互通,為創業者獲取貸款,擴大港青在灣區發展的金融基礎

  深圳市6月發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以跟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整合而言,人才流通與交流是關鍵節點。儘管近來香港失業率創十年新高,飆升至5.9%,但研究顯示香港青年(簡稱港青)普遍還未考慮到灣區廣東省九市發展。歸根究底,就業困局、創業難處和生活困難成了他們走入灣區發展的障礙。

  首先,港青走入灣區就業,阻力在於工資和競爭力。根據2020年《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的可能性及政策建議》顯示,只有13.4%香港青年表示有興趣到大灣區工作,只有極少數職位平均年薪達香港同一職位的60%或以上。港青對自身的技能優勢評價甚高,主要是着力於英文和國際視野。但這對灣區企業而言較為虛泛,而且要求的薪酬不低。留學海外的內地學生回流也削弱了港青的競爭優勢。這些種種都構成港青走入灣區發展的顧慮和阻力。

  開拓灣區創業融資渠道

  再者,港青要在灣區創業,面對着資訊不足和融資困難的問題。創業之初,港青必會面對許多關鍵問題:選擇什麼行業,選哪個城市,服務怎樣的需求,組織生產時如何獲取政府許可(例如註冊公司、辦理專利等)、如何善用融資管道和勞工市場的運作等等。目前灣區九市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很多,香港特區政府的網站上也陳列不少檔,但哪些政策可以申請,哪些目前還處於討論階段,各地城市的行業狀況如何,誰能提供諮詢輔導等目前坊間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港青踏足灣區創業,面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風險更高,自然不傾向前往灣區創業。再者,港青由於缺乏內地徵信記錄,融資貸款十分困難,這都為創業之初平添困難。公司註冊銀行賬戶也未能遠程線上登記辦理,需要到內地工商財稅出入境銀行等機構多次往返,費時失事。

  此外,戶籍制度的限制令港青懷疑在灣區粵九市生活的可行性。根據調查機構Demographia最新發表的調研報告顯示,香港已成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樓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依然維持在20倍左右,樓價中位數高達704萬。灣區粵九市的樓價普遍相對便宜,對於急切需要成婚的港青有吸引力。然而,置業遠非看價錢這麼簡單。灣區粵九市許多生活福利都和戶籍高度掛鈎,置業、教育和醫療都在其列。以廣州為例,非廣州戶籍人士置業需要五年連續社會保險才能置業,而且限購一套物業。子女教育、老人福利、買車和住房福利都因應有無戶籍而有差別對待。當灣區粵九市的戶籍制度依然嚴格管控人口流動,那麼港青便難免重新考量灣區粵九市長期生活和發展的可行性。

  然而,香港土地供應問題的解決需時很長,樓價遠超本地薪酬水準令他們難以滿足成家立業的需求,而這需求對踏足職場的青年都極為緊迫。撇開以上問題,灣區粵九市的生活成本更低,置業門檻相對低很多,是吸引點所在。灣區能否有效整合,進而更有效地吸納人才和實體投資,港青便是關鍵試點。故此,我們要因應局勢,有所作為,加強灣區聯繫。

  就業問題方面,應透過增撥教育款項,投資在職業教育和實習計劃,為港青培養灣區企業所需的技能特質。任何企業之所以感到員工的薪酬太貴,皆因他的產出對公司的發展貢獻不足。故此,港府應該着力因應灣區規劃所着力的產業,積極投入相應的職業教育和實習計劃,促使灣區企業盡早與港青接洽磨合。透過實習計劃,參與其中的港青可以盡早適應和培養灣區企業需要的工作特質,配合其業務發展;透過職業教育,高校設計相應課程,為港青進入灣區企業工作,令港青盡早培養灣區企業短缺的技能和技術,鋪墊知識和相應實務操作技能。故此,港府應為此投入更多教育資助,鼓勵學界和相關非牟利團體開展以上項目。

  擬定徵信記錄互通政策

  創業問題方面,香港和灣區粵九市應積極合作,促成有效灣區資訊平台的創立。為了克服港青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灣區城市需要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網站打造成一站式平台,兼具相應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當地就業、創業和生活資訊,加強具備權威認證的資訊傳播。此外,港府可以在灣區粵九市開設粵港澳大灣區諮詢中心,以回應當地港人的諮詢問題。

  再者,港青在創業融資的困難上,需要協調銀行業政策。創業之初,企業和創業者在內地缺乏徵信記錄,令內地銀行缺乏企業和創業者的借貸評估資料。有見及此,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則可以透過擬定徵信記錄互通的政策,令企業和創業者以香港的徵信記錄,獲得首次貸款處理公司所需,打破創業者的困局。具體做法可以為開設大灣區銀行業務的指定銀行內部進行徵信記錄互通,在獲得創業者授權後,便可互通記錄,獲取貸款;模式成熟,風險可控,則擴大到灣區境內銀行間的徵信記錄互通,擴大港青在灣區發展的金融基礎。

  生活問題方面,灣區各市應形成有效的人口政策協調,促成灣區有效的人員流動。戶籍制度在灣區粵九市行之有年,起着城市管理的重要作用,驟然廢除改革,必會生亂,反而容易適得其反。故此,港府應該與廣東省政府磋商,在尚未入戶的港青流向灣區粵九市時,協調流動人口的限額、住房安排、老人福利和教育安排等等。若果港青入戶當地,身份轉變出現了,那麼回流香港時的安排處理時也是眼前需要嚴肅考慮的政策協調問題。灣區整合的最終結果必是人口自由流動,從統一居民身份和相關戶籍掛鈎福利前,港府和廣東省政府都必須認真審視各自的社會狀況,逐步建立協調而有效的人口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地推動灣區內人口自由流動,最大限度地整合灣區內的市場要素。

  培養灣區技能特質人才

  總括而言,就業困局、創業難處與政治認同成了港青走入灣區發展的障礙。就業阻力在於工資和競爭力,所以港府應投資在職業教育和實習計劃,為港青培養灣區企業所需的技能特質。創業阻力是資訊不足和融資困難,因此港府和灣區粵九市應積極合作,創立有效灣區資訊平台,協調銀行業政策。生活方面,戶籍制度的限制令港青在灣區粵九市生活平添眾多困難,故此港府和灣區粵九市應形成有效的人口政策協調,促成灣區有效的人員流動。

  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副主席林至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