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創科宇宙\中國創投進入淘汰賽\創業投資者聯盟召集人 梁頴宇

時間:2019-09-19 04:24:07來源:大公報

  

  中國創業投資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下,連續多年錄得高速增長。幾年間,培養出數以百計的獨角獸,在主宰未來的互聯網科技、社交媒體、醫藥生物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創造了驕人成就。但自去年中起,有高峰回落跡象,上半年內地投融資熱度已經降至五年低點,一場汰弱留強的淘汰戰無可避免。

  專注中國創投行業研究的36氪研究院,6月底發布的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創投一級市場共有2787筆投融資交易,總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下同);與2018年投融資宗數1.2163萬宗,總金額逾1.52萬億元比,半年投融資金額不及去年的四分一。

  另一研究機構CVSource亦展示了同樣趨勢,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投/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基金數量較2018年同期跌了51.69%,總規模則下降了30.17%。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惡化,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固然打擊投資意欲;但是中國創投行業幾年間過度膨脹,大批追逐短線回報的創投入場,高價搶奪一些熱門項目,造成市場過熱,許多項目估值偏高,也令長線投資者卻步。如今經濟步入調整期,熱錢減少令這些短線創投募資困難,聞說一些規模較小的基金已募不到資,若然情況不改善,過去幾年湧現的上千家投資公司,勢必面對一場激烈的淘汰賽。

  共享單車泡沫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教訓,一個意念原本極佳的新經營模式,短時間內獲過分追捧,高峰時獲各大小創投支持的共用單車初創企業,數目接近30家,吸引了數以百億元資金。兩三年下來,已因競爭激烈,陷入不斷燒錢的惡性循環,幾乎全軍盡墨,帶起這熱潮的龍頭ofo亦已停止運作。前仆後繼的投資者鎩羽而歸,頓時失去了信心,面對當前不明朗前景,投資轉趨向保守,也是人之常情。

  市場上熱錢退場,很多中小投資機構開始裁員,是內地創投行業罕見的現象,一些追逐短線回報的基金漸漸被淘汰,被形容為進入行業「寒冬」。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心裏卻明白,這一次殘酷的淘汰戰,長遠對行業發展反而更健康。回顧過去幾年,內地創投欣欣向榮時,不少半途出家的投資人,以為只要有少數投資能跑出便能大賺特賺,漁翁撒網式不問價投資。創業家被衝昏了頭腦,要求項目估值過高,經驗老到的創投不會盲目投入,已響起了一個警號。

  捱過寒冬成就偉大

  不明白創投運作的人,以為只要拿錢出來,等到公司嶄露頭角便能收割。其實,創投是一個極複雜、講眼光、拚耐性,也要有豐富管理、人脈和財務資源,才能一步步扶助初創成長的行業。

  如果選項目不謹慎,胡亂投放資金,就算投了一千個項目,也不會出現一兩個超級回報項目。要求最高估值看似對創業家有利,實情是短線逐利的創投,遇到行情逆轉往往即時止蝕離場,創業家無後繼資金,也得不到任何支援,幫助公司渡過難關,結果很難捱得過寒冬。

  反觀一些眼光銳利,有長周期、跨周期投資經驗者,出價未必是最高,但是一早做好準備,知道在低谷時需要做什麼,能給予初創公司必需的支援,也更願意投入後繼資金,對初創長線發展更有利。

  因此,熱錢退卻其實是一個可喜現象,讓創業家始能回歸理性,慢慢回歸到「創造價值」的本質上,只要不再漫天要價,願意長期投入的創投自然會重新進場,帶領行業恢復健康發展。當然,面對目前困境,即使是長線創投基金,投資也趨向更謹慎,交易頻率變低,交易金額變小,而且傾向把資源集中投放在最有潛質的公司上,而這亦往往是誕生偉大公司的最好時候。

  因為,只有真正的創業家能熬得過資本寒冬,逆風時他們必須更清楚公司的定位,找出產品核心競爭力,把精力聚焦於有機會跑出的產品上,成功率自然更高;亦只有經歷過很多經濟周期和難關考驗,才能磨煉出帶領公司成長的智慧和管理技巧,懂得透過不同途徑找支援,確保公司能穩步成長,最後才能發展成偉大的公司。

  創投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經驗的行業,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每一次行業低谷,都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在大變局中勇於前行,更容易找到機會。

  現在是中國創新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有良好的創業生態、政府和資本的支持,把握得住正正是轉危為機的契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