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港人齊心重建民生

時間:2019-09-18 04:24:00來源:大公報

  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樓市新態

  香港人要齊心合力重整民生和市場分配財富的機制,其中樓市正正是重中之重,但在過去很長時間,政府處理樓市都沒有完整計劃,甚至乎只是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完整的計劃不單止解決不到問題的重心,更會衍生出新的問題來,因為樓市問題有如洪水只可疏導不可堵塞,只向單一環節施壓會令到問題在其他環節上變得更嚴重。最佳例子就是本來能有效令到金融市場更穩定的「樓市辣招」,在2010年首次推出到現在,因為增加的再置業成本及繁複的手續,所以令到二手放盤量至今最少大減65%以上,這種變化反而成為樓市上升的新動力。

  如用簡單的方法去描述複雜的樓市的話,筆者希望大家明白樓市起碼分四大環節並互相影響民生與財富分配:1、一手樓供應。與90年代比較,粗略估計香港少興建50萬個單位。

  2、二手樓供應。即是二手市場放盤量,不單止在樓市辣招後大量減少,而且大家都忽略了二手放盤量才是樓市的最大供應,這種忽視令到樓價升得更快、更銳。

  3、入市門檻。就算樓價便宜了,供應量多了,但是因為按揭太嚴苛,新生代一樣難以上車,令到社會進行不到合理的財富分配。本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九成按揭,由2002年政府退出市場以來,接手背負了提供上車人士低上車門檻的功能,但起碼2015年之後仍然有大部分年輕人不知道可以借九成按揭,這正正是香港近十多年來政客與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唔做唔錯」文化下的效率,我們應該要一起努力改變。

  4、正確的置業概念。在樓價便宜一半的數年前,年輕人多是提倡「樓奴」理論,當買樓的需求成為了道德觀下的宣示,會進一步令到大量人士錯過了上車良機。當然近二十年來都有一些錯誤的概念,就是上車盤是要買市區,很多律師或專業人士更覺得自己地位尊貴,所以上車盤是可以買九龍區等地,這是「錯到飛起」的概念。其實以預計的2019年入息中位數1.96萬元計算,兩個年輕人(25至34歲)每月儲蓄收入的3成,假設每年人工的加幅是5%,儲蓄3.58年可支付400萬物業的首期連雜費。而年長一輩這也是支持着有關錯誤的觀念,也是比例上少了人買樓或「覺得買不到樓」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解決房屋問題,香港人自己的觀念首先要回到過去數十年前的才對。

  筆者絕對同意最近民建聯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及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任何行政困難公務員都應解決,沒什麼比公平分配利益更重要,我們再不做好以上兩項建議,香港政治爭拗將難以根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