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政委世界觀\LPR改革或致銀行息差收窄\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時間:2019-08-20 04:24:21來源:大公報

  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人行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指出:「……前期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幅度較大,LPR形成機制完善後,將對市場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這意味着新的LPR可能有所下降,以反映前期市場利率下行的影響。由於人行要求「各銀行在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LPR定價,並在浮動利率貸款合同中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將有所下行。在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與企業利潤增速較低的背景下,降低融資成本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穩定製造業投資。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息差可能面臨收窄的壓力。一方面,目前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已經高於同期限股份行NCD(同業存單)利率,DR007(銀行間存款類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的中樞也時常低於7天逆回購利率,實質上的「降息」已經發生。雖然目前由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較高等原因,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沒有下調,但在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未來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LPR與MLF利率掛鈎,則LPR面臨着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雖然貸款利率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掛鈎,但存款利率仍然參照存款基準利率定價,而存款是商業銀行負債的主要來源。考慮到短期內存款基準利率調降的可能性不大,商業銀行可能面臨息差收窄的壓力。

  從中央銀行的角度來看,LPR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渠道。2016年以來人行不再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更多靠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銀行間資金利率,進而影響銀行負債成本與貸款定價。然而2018年以來雖然市場利率下行幅度較大,實際執行的貸款利率變動幅度卻相對較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貸款基準利率沒有調整而商業銀行多參照基準利率定價、吸儲壓力大導致存款利率下降較慢、同業負債佔比限制等流動性監管指標收緊等。而新LPR形成機制將貸款利率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直接掛鈎,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變動能夠直接向貸款端的傳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

  三挑戰待解決

  不過,LPR形成機制改革只是利率併軌的第一步,形成機制改革後仍有一系列挑戰等待解決:

  首先,存量貸款利率如何調整的問題。人行指出:「為確保平穩過渡,存量貸款仍按原合同約定執行。」但這可能帶來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如果貸款基準利率取消,原本以貸款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的貸款將「固息化」,而商業銀行負債端利率卻是浮動的。這可能帶來息差的波動,給銀行體系穩健經營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如果僅新貸款按照LPR定價,但存量貸款定價錨不改變,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變化只能影響新增貸款的利率,卻不能影響存量貸款的利率。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度可能被削弱,尤其是在中國銀行體系中長期貸款佔比較高的環境下更是如此。

  第二,如何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的效率問題。新的LPR形成機制下,LPR的變化將是MLF利率變化與商業銀行加點幅度變化的綜合反映。信貸收支表顯示,到2019年7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資金來源中,各項存款的佔比達到84%。因此,存款成本是影響商業銀行加點幅度的重要因素。而存款利率並不直接隨MLF利率變動,所以未來LPR調整的靈活性還有待觀察。

  第三,如何管理利率風險的問題。目前利率互換市場中,錨定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和FR007(七天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的品種較為活躍,掛鈎LPR的利率互換交易量很少。這給商業銀行和企業管理利率風險都帶來的難度。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培育掛鈎LPR的利率衍生產品,幫助商業銀行和企業有效對沖利率波動的風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