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廟堂江湖\重提「錢學森之問」\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 沈凌

時間:2019-07-24 03:24:13來源:大公報

  圖:目前內地各級考試制度都是一個等權重的考核方式,難以挖掘高智商人才

  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探望着名科學家錢學森,總理被問道: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與此同時,錢學森還有一句話也流傳甚廣,「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這個意思被媒體概括為「錢學森之問」,也是對我們教育體系不能培養出頂尖人才的拷問。十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沒有好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高科技民營企業華為重拳打壓,華為老闆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反覆提到:芯片不僅需要砸錢,還需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一句話:高科技企業需要大量的一流科學家!而對中國目前的基礎教育,任正非憂心忡忡,甚至於自費調查了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報國之心,溢於言表。

  去年底,筆者發表一系列文章,指出美中對抗「短期看金融,長期看教育」。因為金融能夠把資本有效配置給高科技行業由此才能誕生偉大的企業;而長期來講,正如任正非所擔憂的,我們需要大量的科學家投入到持續的研發過程中,才能保持趕超的速度。所以,教育和經濟是息息相關的。

  如果說作為真正的科學家,錢學森之問,問的是中國科技頂尖人才缺失,問的是中國科技水平整體領先世界的問題,尚且遙遠;那麼任正非口裏的「大量的科學家」其實並不是錢學森口中的少數「大師」,作為高科技企業家,任正非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級工程師,和大量的應用型科技人才。看起來,即便是這樣的需求,任正非也擔憂中國的教育體系能不能滿足。這不是杞人憂天。

  考試制度扼殺天才

  經濟學認為,教育的功能無非兩個:其一是選拔,通過一系列的考試制度,把高智商的人才選拔出來,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去;其二才是培養,通過知識的灌輸,讓普通勞動者變身為具備一定「人力資本」的高級勞動者,俗稱「白領」或者「技工」。現在的學校,在第二個功能上比較賣力,我們的課程難度很大,但在第一個功能的實現上,卻很糟糕。

  首先,我們各級考試制度都是一個等權重的考核方式,完全抹殺了發現高智商人才的教育目的。比如筆者中學裏有個非常聰明的同學,數學物理成績都很好,但因為對不喜歡不擅長的課程,成績就很差。所以我印象中每次考試結束排名,他都在我後面,從來沒有超過我。所以,這樣的選拔制度有利於沒有特長、比較均衡的孩子,而不利於某一個方面特別突出的人才。不幸的是:我們的市場經濟恰恰需要某個方面特別突出的人才,而不是沒有缺點的均衡性人才。這一點,在任正非的訪談中得到了多次印證。

  其次,大學裏的行政化非常嚴重,老師教學也好科研也罷,都被管束得死死的,自身的教育潛能都沒有被激勵出來,又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筆者承擔了兩門本科生的課程,一是基礎性的課程,筆者的教學設想是上大課,幾百個學生一起聽,願意來聽就聽,不願意回家自學也可以,到時候通過考試即可。但是教務處不同意,說不能上大課,必須限制人數在100以內;另外一門課的教學設想是教學互動,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在實踐中領會,筆者要求每個人必須參加並組成小組,每節課都要發言和討論,因此不能上大課,限制人數在20至30人,結果教務處來電話說:上次排課你想大班我給你分班你不開心,現在我給你大班你又不滿意要分小班,不同意。

  筆者不責怪這些行政人員,因為他們也有各種各樣的考核需要面對。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在這樣的千篇一律的生產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人力資本,又怎麼可能滿足市場上千變萬化的需求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