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崇論宏議\港商深耕大灣區具優勢\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吳宏斌

時間:2019-07-22 04:23:38來源:大公報

  中國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本年二季度GDP增長為6.2%,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雖然減速加大是由很多因素引致,當局發言人亦形容經濟運行尚保持在合理區間,但相信久久不能解決的貿易戰或多或少確實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峰會後同意重回談判軌道,而美國亦暫時不會對中國貨品加徵新關稅,讓廠商得以稍作喘息,但面對貿易摩擦有可能已變成「新常態」下,港商即使未有應對的萬全之策,但仍須透過做好風險管理、盡力「降本增效」來抗逆求存。但長遠而言,積極開拓多元出口市場和分散生產基地才是籌謀出路的上策,港商不應怠慢。

  過去不少廠商頗為依賴美國市場,但美國經濟增長近十年也只是維持於3%以下,發展空間已愈來愈窄;相反,中國經濟增長近年雖然也趨放緩,但毫無疑問仍領先其他主要經濟體。而即使外部壓力加大,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依然按年增長8.4%,反映內需強勁,加上中央銳意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加大市場開放,以釋放市場活力來保持穩定增長,港商應着力「深耕」內銷市場,而「粵港澳大灣區」更是一塊「肥肉」。

  大灣區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6萬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3000美元;而在CEPA框架下,香港更享有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待遇,加上香港產品在品質、設計、形象以及中檔定價等方面的優勢,港商絕對有條件拓展大灣區的中產和新興消費市場,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外闖首選東盟地區

  在發展內銷的同時,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亦是廠商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的另一張「王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以東盟地區最具潛力,不但人口達到6.3億,在過去幾年GDP增長亦穩定地維持在5%水平,而各成員國的勞動人口普遍年輕,約六成人為35歲或以下,消費市場十分龐大,加上與大灣區鄰近,港商大可借助大灣區作為開拓東盟市場的據點。

  事實上,東盟與香港的經貿關係向來密切。2018年,東盟位列本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而雙方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將有利港商在東盟市場站穩陣腳。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前後泛亞鐵路將會有三條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高鐵路線陸續建成通車,鐵路分為東、中、西線,當中尤以中線所途經的老撾、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等的發展潛力最大;該鐵路不但縮短中國與東南亞的跨國交通時間,降低了區域貿易和運輸的成本,對形成區域性供應鏈有幫助外,亦連接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商可借此作為通往「一帶一路」市場的橋頭堡。

  本來大灣區是業界拓展多元化市場的有效出路,亦是貿戰下的「避風港」,但現時本港所面對的一場前所未有的紛亂局面實在令人擔憂,不但已阻慢了大灣區建設的進度,亦令企業蒙受額外的經營風險。筆者希望,各界能為大局着想,停止內耗,這樣政府才有力量全力推進香港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