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建言獻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緩解消費增長壓力/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時間:2019-06-20 03:13:04來源:大公報

  圖:分析認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消費企穩無疑是未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保證/中新社

  近期網上消費「狂歡節618」非常火爆,很多高端商品,包括汽車,都供不應求。但另一方面,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速出現明顯的下行。雖然5月社零數據相比4月有所回暖,消費者信心指數仍整體呈現上揚態勢,但消費意願分項卻在2月之後出現了顯著下行。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消費企穩無疑是未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保證。那麼中國消費增長面臨哪些束縛?而中國作為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市場,消費增長潛力仍然十分巨大,消費前景廣闊,如何破除束縛釋放消費潛力?

  在筆者看來,當前有三大因素制約了中國消費的增長:

  一是潛在增長率趨勢性下滑,居民中長期收入增速下行。一國中長期增長水平決定了其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筆者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就提到,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現實發生了深刻變化,諸多結構性因素制約之下潛在增長率逐年下滑,截至目前已降至6%-7%的區間;這決定了居民的中長期收入面臨下行,從趨勢上來看似乎難以避免;而去年以來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則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種趨勢。

  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對於中長期收入增速下降的預期已經形成,理性行為之下可能主動增加預防性儲蓄、減少當期消費。數據顯示,居民儲蓄自2018下半年以來持續走高,金融機構居民存款累計增速在去年四季度為56.5%,今年一季度也維持在42.2%的高位,而過去幾年這一數字長期在20%以內。

  二是就業壓力抬升,消費傾向降低。筆者觀察到,一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實際增速走勢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收入增速較去年四季度略有提升,但支出增速則進一步下降0.5個百分點至4.1%。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之間所表現出的背離,表明消費者很可能下調了其邊際消費傾向,是增長的一大隱憂。

  今年以來,多項數據卻表明當前就業壓力可能已在抬升。例如,5月PMI就業分項創歷史新低,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7.0,比上月下降0.2,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量回落,非製造業就業指數也長期位於榮枯線以下。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一季度也出現了下滑,二三線城市一季度下行較快,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分項本就處於低位,大型企業高位下行;此外,伴隨着近期的裁員潮,互聯網企業就業景氣度一季度明顯下挫。在筆者看來,就業壓力傳導致收入端、信心端,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不言而喻,穩就業和促消費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消費升級空間巨大

  三是房地產調控常態化、棚改退潮,財富效應縮水。筆者此前就已經指出,2015-2017年中國各城市房價普遍上漲,尤其棚改貨幣化推行以來,除一二線等領頭羊之外,三四線城市房價也水漲船高,有房一族收穫了顯著的財富效應,極大刺激了其消費行為。而自2016年下半年提出「房住不炒」以來,房地產調控逐步常態化,尤其並未因經濟下行壓力而再次放鬆;持續了數年的棚改貨幣化也開始退潮,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棚戶區改造建設計劃僅為285萬套,較過去幾年近乎腰斬,PSL(抵押補充貸款)貸款餘額增速也一路下行。

  調控之下,近兩年房價整體平穩。在預期房價長期保持平穩的情況下,居民部門高負債率對於消費的擠出效應開始顯現,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與傢具、家電、建材等地產類消費增速自2016年下半年均開始趨勢下行,走勢大體一致。

  相比較,當前縣域消費潛力仍存,消費升級趨勢不改,包括農村在內的縣域消費增長潛力巨大。數據表明,近年來自縣城居民的網購消費增長迅速,活躍度已超過一二線城市。而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則更加巨大,儘管多年來城鄉消費始終存在巨大差距,但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常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必然引致農村的消費需求增加。此外,由於諸多「三農」優惠政策以及外出打工收入增速下滑,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返鄉或就近打工,近年來農民工選擇就近打工的佔比逐漸提升,2018年全國範圍內選擇省內打工的農民工佔比達到56%,農村消費的人口條件也較為有利。

  消費升級帶來的增長空間不容忽視,表現為品質化、高端化消費增長迅速。例如,根據要客研究院的統計,2018年中國全球奢侈品消費額同比增長7%至1457億美元,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2%;過去五年農村居民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支出分項佔比也有所提升,人均旅遊支出花費的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

  挖掘縣域消費潛力

  展望未來,提振消費重在結構性改革。短期來看,消費的提振仍然相對依賴政策,如落實好減稅降費、就業優先以及對於耐用品更新消費的直接刺激政策等,而年初至今官方出台的各類消費刺激政策力度弱於以往、減稅降費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被海外嚴峻局勢所對沖,後續可能需要中央和地方出台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調控政策。然而,短期的需求管理手段可解一時之渴,卻並非長久之計;在筆者看來,中國消費增長的長期轉機,仍然在於結構性改革:

  一是在居民端,加大收入分配力度,提升居民長期可支配收入水平。當前個人所得稅改革相關措施已經落地,但個人所得稅在中國繳納人群基數較低,提升起徵點等措施能夠惠及的人數有限,大多數居民並未享受到減稅福利。考慮到降低養老金費率有一定空間,應盡快推動社保費率降低的相關措施落地,以擴大減稅降費的惠及範圍,提升居民中長期可支配收入水平。

  二是在企業端,加大企業減負的政策力度,穩定就業預期。從歷史情況來看,就業水平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就業水平同步走低,筆者預期2019年勞動力市場可能承壓;而對未來就業狀態和收入水平的不確定性上升,將顯著影響消費者信心。具體措施上,關鍵在於為企業減負,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三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改革,充分激發縣域消費潛力。例如,積極加快產業升級、減少限制和壟斷,提供可以滿足消費升級需要的高品質服務供給;在收入層面除落實好減稅降費以外,加速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藏富於民,以增收促進消費;同時加快推進縣、鎮、鄉、村各級消費基礎設施如電商物流網絡的建設、掃清縣域居民消費的物理障礙等措施均至關重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