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交銀觀察/貿戰後續談判艱巨 把握改革窗口機遇/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員 唐建偉

時間:2019-05-16 03:18:07來源:大公報

  圖:中國製造業體系健全,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專業性人才(工程師及產業工人等)儲備量巨大等綜合產業鏈優勢,別的國家短時間內很難替代

  休戰數月的中美貿易摩擦硝煙再起。雖然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談判並沒有破裂,只是兩國談判之中發生的一些小曲折,雙方同意,在北京再見面,繼續推動磋商。」但隨着雙方關稅加徵的再次重啟,短期內貿易摩擦再度升級已經既成事實。

  筆者對於中美貿易戰的前景展望:後續中美之間仍將保持磋商談判,但經過此前的波折,後續談判可能會越來越艱巨,貿易摩擦仍有可能持續升級,要認識到貿易戰的長期性、艱巨性,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同時對中美貿易戰前景也不用過於悲觀,中國大國崛起之路雖不可能一帆風順,但也必將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貿易談判或將繼續,但會越來越艱巨。前面雖然有十一輪談判,但雙方沒有達到任何書面協議,且已經出現兩次波折。一次是去年6月份之前,中美雙方在前三輪談判後達成一致,共同宣布暫不互徵關稅的聲明後,美國卻在6月15日單方面宣布對大約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方隨後做出反制措施,導致雙方談判破裂;第二次是在雙方第十一輪磋商仍在過程中,美方就公布了其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的消息,再次讓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美方的兩次反覆,雖暫未導致貿易磋商破裂,但已對雙方的互信帶來嚴重傷害,導致後續談判達成協議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

  此外,後續談判必然涉及雙方的核心利益,互不相讓就會讓談判陷入困境。特別是中美之間在有關貿易順差、知識產權保護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從談判的立場來看,中方仍表明積極談判的姿態,但重申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原則問題上絕不能讓步」。而美方到目前為止都是試圖通過極限施壓來迫使中方答應其提出的所有條件,而忽視了磋商的平等性和中方的利益訴求。如果後續仍是這種態勢發展下去,那麼雙方的談判也不是沒有不歡而散的可能。

  貿戰仍有升級可能

  關稅威脅已經基本出盡。隨着美方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稅率提升到25%,5月11日又威脅針對剩餘中國進口的3250億美元加徵25%的關稅。加上去年已經推出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措施,美國目前的關稅加徵已經基本覆蓋全部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除非進一步提高關稅稅率,否則美國的加稅威脅已經全部出盡。

  貿易摩擦仍有繼續升級的可能。貿易順差或只是中美貿易衝突的表層原因或是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由頭,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要全面扼制中國崛起,僅靠縮減貿易順差規模並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從當年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戰歷史來看,持續的時間近三十年,涉及的領域眾多,美國使用的打壓手段也多樣。因此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即便未來雙方貿易談判達成某種協議,未來美國全力遏制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和中國全面崛起的意圖也不會改變。

  除了貿易領域,美國未來還可能通過匯率、金融、知識產權等各種手段來打壓中國,未來中美貿易戰或全面升級並擴大到金融戰、經濟戰、資源戰、地緣戰等領域的可能。美國將動用其近百年以來建立的全球霸權體系,從貿易、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和地緣政治等全方位遏制中國。近期美國針對中國的中興通訊和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發起制裁措施、出台針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台灣保證法》、派出軍艦到中國南海宣示所謂自由航行權等事實已經非常清晰的顯示出這一意圖。

  要認識到貿易戰的長期性,做好持久戰的準備。貿易戰背後反映的是美國對華戰略的轉變:由全面接觸轉向全方位遏制。貿易戰其實是美國打着貿易保護主義旗號對中國的全面遏制。既然是美國對華戰略的轉變,我們就不能寄希望於貿易戰會很快結束,更不要天真的認為通過貿易談判簽署一份協議貿易戰就能夠煙消雲散。

  考慮到目前美國兩黨在對華施壓方面是比較一致的,即使美國換一個總統,其戰略也不會輕易轉變。只要中國的發展仍然威脅到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未來美國全力遏制中國全面崛起的意圖就不會改變。

  經濟前景不應悲觀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前景不應過於悲觀,必須正視中國應對貿易戰的能力和基礎。

  首先,中國擁有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近十四億人口,人均GDP近10000美元,零售總額已經超過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如此巨大的中國市場如果利用得好,即使不靠外需也能支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要堅持對外開放與自由貿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經濟體會忽視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其次,中國具備完備的工業製造業體系。中國歷經四十年時間積累起來的製造業體系健全,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專業性人才(工程師及產業工人等)儲備量巨大等綜合產業鏈優勢,別的國家短時間內很難替代。以手機為例,中國在美進口市場份額為79.7%,而位列第二、三名的韓國和越南均不超過10%。全球產業鏈轉移複雜費時也將為中國應對貿易戰贏得時間。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合理,工業體系更全面,幾乎沒有短板。中國也是自1894年以來,第一個在工業上超越了美國的國家,這是蘇聯和日本都不曾做到的。中國在鋼鐵、煤炭、水泥、塑料、化纖等主要的工業原材料產量都達到了世界第一,有些產量更是美國的一倍以上,全世界佔比甚至高達50%左右。這種生產能力也是其他國家短時間內不能夠超越的。

  再次,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仍有很大空間。貿易戰是最好的清醒劑,正好折射出我們在改革開放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功課要補。中國未來在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等方面仍有較大空間,同時在市場准入、服務業、投融資等領域的對外開放也空間巨大。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既能夠緩和外部貿易摩擦的壓力,又可以增強中國自身的實力,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最後,中國減稅降費還有很大空間。中國企業總稅率(佔利潤百分比)為67.3%,在世界處於較高水平,為美國的1.7倍;社會保險(五險一金)的企業繳費率為43%,高於美國的13.65%;中國非稅收入佔比16.4%,美國聯邦不足5%。通過減稅降費來提升企業和社會的活力,中國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貿易戰的外部壓力只是一個方面,其實內部管制過多,成本過高才是制約中國微觀主體活力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國應通過大規模地減稅降費來激活微觀主體活力。通過減稅降費,簡政放權,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礎性成本,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同時提升其盈利能力,才能讓企業對未來投資有信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