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保護主義反噬軟化美國立場/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時間:2018-11-15 03:17:07來源:大公報

  「冰泮寒塘始綠,雨餘百草皆生。」2018年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圍繞中美經貿問題展開溝通。這一舉動被市場視為兩國關係回暖的信號,並帶動全球股市集體上揚。筆者認為,短期來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噬是特朗普政策轉向的主因;長期來看,「大而不能倒」的中美關係,有望阻止美國貿易政策進一步極端化。得益於此,2019年全球經濟復甦將呈現出「減速但不失速」的總體特徵。

  保護主義反噬,軟化美國立場。自由貿易會藉由「比較優勢」實現全域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進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長期驅動器。美國作為全球「內生增長模式」最為強勢的經濟體,的確具有「受益於但不受制於全球化」的獨有特徵,但這並不意味着在全面的、極端的、過度的保護主義氛圍之下,美國經濟能夠獨善其身。

  2018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在財政刺激下的短期增長表現較為強勁,但隨着保護主義行動的逐級加碼以及由此帶來的地緣局勢的日趨緊張,美國經濟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日益受到保護主義的反噬。雖然特朗普政府對外措辭強硬,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中樞下行的預期已經形成普遍預期,甚至出現過度擔憂的超調現象,這進一步使得悲觀預期下的美國利率曲線預期明顯低於美聯儲謹慎客觀的政策指引,這種由於保護主義衝擊造成的經濟認知和利率認知差異直接導致了10月以來美股的大幅調整。市場「用腳投票」,否認了美國經濟在保護主義反噬下獨善其身的長期可能。事實上,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經濟展望中,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路徑較此前都已明顯下修。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反噬美國經濟金融,正是逼迫特朗普轉變政策立場的根本原因。在此驅動之下,中美兩國有望把握本月末G20峰會的良機,進一步為貿易摩擦降溫。

  中美長期合作,動力保持穩固。從兩國經濟現實需求看,中美經濟互補性正在增強而非減弱。雖然隨着全球價值鏈的再平衡,中國從低位元向高位遷移,不可避免地與美國產生一定摩擦。但在這一變革中,中國海外投資匹配美國增加就業的願景,中國消費崛起匹配美國縮減貿易逆差的需求,中國產業升級匹配美國高新技術的優勢,從而為中美經濟創造了新的合作紐帶。事實上,在本輪貿易摩擦爆發前夕的2017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就曾指出,如果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巴西和法國水準,對華貿易逆差最多可分別縮減24%和34%。因此,加強雙邊合作,而非製造貿易衝突,才是實現中美貿易再平衡的合理方向。

  全球經濟「減速不失速」

  從全球經濟當前局勢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正在趨近而非背離。「宏觀亂紀元」期間,中美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和穩定器,攜手提供着全球經濟治理的公共品。隨着全球經濟復甦轉弱、地緣衝突加劇,中美經濟合作的迫切性和合理性持續增強。中美經濟不僅彼此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關係,兩者的政策協同和合作更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的長周期復甦。

  中美關係回暖,托底全球復甦。2019年,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將從趨勢水準之上滑落至趨勢水準之下,「危機回潮」的現實威脅真正從金融市場轉向實體經濟。但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減速但不失速」依舊保有信心,原因在於:

  第一,保護主義的反噬將有望限制美國在極端反全球化方向上的進一步嘗試,進而給全面多邊對話的改進和全球治理秩序的改善帶來助力,只有全世界都切身感受到保護主義的傷痛,保護主義才會真正失去市場;

  第二,危機回潮和復甦減速形成了對近期「通脹衝頂」的自然抑制,全球經濟越過通脹尖峰之後,貨幣政策進一步全面、急速收緊的必然性和緊迫性有所下降,財政政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望持續加力,這為全球經濟復甦維持住趨勢底線有所幫助;

  第三,由於和十年前相比,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策空間明顯收窄,所以,全球博弈和增長壓力將倒逼科技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切實提振,新經濟有望在危機淬煉中逐步顯現價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