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貿易摩擦趨於熾烈 中爭空間美搶時間

時間:2018-09-21 03:17:16來源:大公報

  圖:貿易摩擦已經升級,未來的演化取決於中、美政治經濟走向的相對變化和政策的動態調整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2018年9月17日,美國宣布將對進口自中國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而中方也將同步反制,對進口自美國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或10%的關稅,貿易摩擦進入白熱化階段。筆者認為,中、美「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會令大國博弈的形態趨於柔性,但貿易摩擦長期化也是基本事實。/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目前,雙方第一輪500億美元規模的相互試探已經結束,未來的時空之爭將決定貿易摩擦短期走向。具體來看,美國搶的是時間,力圖用外貿政策高壓盡快贏得主動,而中國爭的是空間,需要在內外風險有共振隱患的情況下實現政策騰挪,避免角點解。隨着貿易摩擦的升級,中、美雙方的痛感將受規模、稅率、進程、指向的影響而呈現出非線性變化,但也會採取分段、延遲、補貼、退稅、豁免等方式理性緩釋對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衝擊。當前,美國的制裁措施較之計劃鷹中帶鴿,未來貿易摩擦的演化取決於雙方政治經濟走勢的相對變化和政策的動態調整。

  博弈拐點無從避免,雙邊貿易摩擦長期化是基本事實。縱觀全球化的時代演進,新興大國挑戰守成大國似乎是歷史的鐵律,而遏制與反遏制也令「修昔底德陷阱」始終構成威脅。但筆者的測算表明,不論以購買力平價還是市場匯率計算,二戰後全球GDP與GNP排名前兩位國家間的體量差距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均越來越小。以購買力平價來度量,該差異已從接近20%至幾近消失,而以美元計價也已從約25%降至10%以內。

  大國博弈長期較量

  本世紀以來,大國博弈逐漸成為G2(美國和中國)的遊戲。隨着挑戰者絕對體量的不斷擴大,其與守成者之間的博弈實力更為對等,中美之間「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凸顯,也令博弈形態趨於柔性化。作為軍事、金融、高端製造實力首屈一指的國家,美國在全球經貿和治理領域的話語權不會一夜之間旁落。但坐擁人口最多的統一市場、完整的工業產業鏈,中國對全球的總需求和總供給也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重要性,經濟孤立(Autarky)對於中國是可置信卻非不可接受的威脅。

  筆者認為,當前正處在中美博弈進入新時代的拐點,從日美貿易摩擦的經驗來看,雙邊的貿易磋商將歷時較長。儘管當前美國的國家決策某種程度上被特朗普用不同尋常的個人論調和行為所代替,比如其慣用的極限施壓方式,借貿易摩擦換取其他籌碼的意圖等,但在短期內對中國進行「壓力測試」、嘗試重塑全球化貿易規則,長期延緩中國的崛起、維持其引領世界的優勢,將是美國政策菜單上的兩黨共識。

  試探階段已經結束,時空之爭決定短期摩擦走勢。特朗普啟動第二輪貿易制裁,並放出第三輪制裁的風聲,標誌着中、美雙邊貿易摩擦的試探階段已經過去。從宏觀基本面看,當前美國正處在「經濟+政策」搭配整體合意的舒適期,而中國經濟穩中偏弱,但已經開始主動調整政策組合。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不同,決定了中、美兩國對待貿易摩擦的策略差異。

  毋庸置疑,美國是本輪全球經濟復甦的引領者。當前,美國失業率持續下降,通脹逐步上行,股票指數屢創新高。但隨着產出缺口接近彌合、減稅政策紅利短期內難以再明顯放大、貿易摩擦持續帶來投資和外需壓力、提前出口的一次性貢獻消失,未來經濟增速或漸次趨緩。對於特朗普而言,二季度超預期的強勢恐難持續,意味着貿易摩擦的窗口期正在流逝,立即爭勝是其最優選擇。從政治上講,中期選舉民主黨很可能重新奪回眾議院,而在當前兩黨政治極化的傾向下,政策衝突加劇也迫使特朗普亟需在貿易領域取得實績,以便在後續國內博弈中順利推動大規模基建計劃落地,進而完成對減稅的接力。

  對於中國而言,在前期「寬貨幣+緊信用」的政策基調下,去槓桿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增加了經濟韌性,但也帶來了內需下滑等短期陣痛。受貿易摩擦衝擊,對於出口的負面預期進一步拉低經濟復甦動能,還通過市場情緒等渠道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使得去槓桿的衝擊被放大。在內、外風險有共振隱患的情況下,中國將在有限的政策空間內騰挪,避免角點解,以換取未來的政策空間。

  美方態度鷹中帶鴿

  儘管中、美有「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但也有彼此極大程度殺傷對方的能力,而且隨着貿易摩擦的升級,雙方的痛感將非線性上升:從規模來看,美國即將於一周內實施的2000億美元新清單,其總量已經超出了中國對美國的進口量,加之中國進行的對應反制,將對兩國經濟帶來實質性影響。從進程來看,分階段的制裁措施不僅給了相關企業申訴和準備的機會,也避免了對於經濟和資本市場情緒的脈衝式打擊。從指向來看,特朗普聲稱的第三輪制裁已經涵蓋了中國對美的全部進口,儘管「All In」表現出態度上的堅決,但也意味着針對的商品範圍將不具有選擇的空間,其波及面也將是全方位的。

  貿易摩擦已經升級,但較之於初始的方案,當前在執行的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所放緩,未來的演化取決於中、美政治經濟走向的相對變化和政策的動態調整。特朗普是貿易摩擦棋局的執黑先行者,其短期的策略與籌碼變化和政治前景息息相關。筆者認為,特朗普拋出第三批徵稅的目的或不在於清單本身,而主要為了極限施壓,並確保第二批徵稅加碼的威脅能打消中方拖延待變的預期,迫使中方盡快在第二批徵稅期間妥協。

  特朗普這類「前瞻指引」式的表態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中方相信貿易戰或大幅升級的可置信度。但中期選舉的結果可能左右貿易摩擦的節奏,特朗普需要靠投票率保證基本盤,也面臨共和黨失去國會主動權的可能性。

  回顧近兩年的執政歷程,特朗普從初期被建制派普遍反對到稅改落地後迎來支持率頂峰,再到發動貿易摩擦重新陷入爭議,未來其一方面可能遭遇權力的掣肘甚至面臨彈劾風險,另一方面也需要找到新的國內政策支點,不止於兌現競選承諾,進而為連任撈取籌碼,這些都是美國推動貿易摩擦的重要變數。

  對中國而言,從長期來看,保持「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改革,是化解貿易摩擦、實現內生增長的必由之路。從短期來看,更為明智的舉措是在堅持改革開放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主動穩中求進,更注重政策搭配和預調微調,盡量對沖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內外風險的共振和被動應對式的矯枉過正,同時強化磋商話語體系的對應性、加大反制打擊的靈活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