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縣城房價超省會 價格失衡還是市場失序?

時間:2018-09-18 03:17:11來源:大公報

  圖:少數三四線城市受到相對嚴厲的調控,投資客受到打壓,本地客不缺住房,市場出現流量減少、觀望漸濃、促銷增多等下行信號/中新社

  預見風險,並不意味着風險一定會來。預見不到風險,在風險當真來臨之際,就會措手不及、應對失當、釀成大禍。股市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一致的下跌預期,進而導致踩踏、發生股災,這在中外股市都不鮮見。/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歐陽捷

  「控預期」須當趁早

  當前,住房市場預期存在混亂、城市分化嚴重,既有繼續看漲預期,比如重慶、西安,也有部分看跌預期,比如廈門、長沙。過去,東南沿海特別是江浙一帶的市場發生變化,率先引領市場調整,傳導致中西部地區時滯約有一年左右;過去,一二線城市出現調整,政策遞延到三四線城市往往滯後半年時間左右。

  有意思的是,這次不同,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基本延續以往要求,少數敏感城市卻突然降溫了。現如今,投資客遍布全國各地,市場信息傳遞更加迅捷,一個月內,市場就有可能反轉。而且,目前信息渠道眾多,信息真真假假、謠言是是非非,如不加以撥亂反正,及時引導,很有可能最終導致應接不暇、出現連鎖反應。

  誰來正確引導?公信力尤為重要。

  傳統媒體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可挑重擔,可惜束縛過度、謹言慎行,反而失去應有的引導力。自媒體感覺敏銳、視角獨特、快速反應,卻常常失於宏觀、偏於一隅,容易形成感性宣泄、喪失客觀中立。研究機構系統完整、立體交叉、數據詳實,而多數報告回顧居多、前瞻偏弱、遠離前線,時有隔靴搔癢之感。

  政府是公信力最後的屏障,也是最具影響力、說服力、引導力的組織,但卻因為畏於承擔責任,主動放棄了輿論陣地,最終流言盛行、大道遠去。

  越是大眾焦慮之際,越是渴望預判性的指引;越是市場膠着之時,越是需要公信力的引導。拿破侖曾經說過:「記者的一枝筆勝過三千毛瑟槍」,曾被譽為新華社「首席記者」的毛澤東主席更有一句至理名言:「共產黨是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的」。越是混沌的市場,越是需要信息透明、理性辨識、沉穩應對。

  只要我們看清當前市場的變化來自於房價的高位盤整、客戶的過度透支、房企的資金約束,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認知,市場的變化來自於短期的因素。只要我們明白地方政府的債務沒有其他渠道化解、土地流拍恰是地價房價失配、地價回調不能突破土地盈利的底線,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認知,房價難有大幅度、大面積下調的空間。只要我們理解「房住不炒」是定位、「大穩小亂」是時局,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認知,少數城市、少數企業、少數項目的價格回調既有政府政策因素,也是市場正常行為。

  更重要的是,引導預期需要「先發制人」。「信心比黃金重要」,在市場混沌之時,完整準確傳遞市場信息,客觀中立闡述分析觀點,避免引發市場混亂的推波助瀾,這才是大道當前、責任在肩的輿情引導。畢竟,潰壩之下,無人能夠幸免,樓市崩塌,政府、企業、機構、個人均在覆巢之下。人未到、聲已至;戰未起、先攻心;控預期,當趁早。

  「穩樓市」預調微調

  如果反覆出現出讓地價低於底價,政府也會調整預期和心態,減少供地便是了。但是,不要指望政府調低出讓底價,畢竟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沉重,拆遷補償安置成本水漲船高,不靠土地溢價獲利,地方政府靠什麼降負債、搞基建呢?

  好地塊「待字閨中」便是,未來還有機會高價出嫁,就如近期瀋陽一宗流拍地再次入市、起拍價翻番,雖然遲嫁了六年,但政府的耐心足以讓市場敬畏。大多數龍頭房企對市場依然是長期看好、短期謹慎,追求規模的意願有所下調、增速適當放緩,年內達成目標已無壓力,也並不擔心局部市場的短期下行風險。

  大面積降價潮的風險似乎不高,過去通過大力度促銷、大幅度降價的策略已經失效。

  這是因為:在調控嚴厲的一二線城市,需求長期壓抑,供應遠遠不足,高端住宅偏多,城市成長潛力巨大,地價下調餘地很小,房價幾無可降空間。部分城市成交萎縮源於供應不足,如重慶住宅存銷比僅為1.6個月,有些城市供應不足也受限於高價地入市難。在這些城市,最大的問題在於供應不足。

  量既有限,價何能降?調控尚不嚴厲的二線城市更是存在房價上漲動力。過去,重慶房價始終低於成都,讓重慶政府和市民頗為遺憾,去年以來,重慶房價已經比肩成都,但仍只在每平米1.15萬元的均價。

  最近,我去重慶參加論壇,與當地人士交流,投資情緒依然盛行,買房出租的回報率雖然只有3%左右,但物業升值的期望值依然很高。在這些城市,基本無需以價換量。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依然處於低位,房價上漲的動力遠高於市場下行的壓力。客戶需求更多在於保值增值而非自住,以價換量效果難以持久。

  少數三四線城市受到相對嚴厲的調控,投資客受到打壓,本地客不缺住房,市場出現流量減少、觀望漸濃、促銷增多等下行信號。一旦趨勢出現,情緒就會迅速蔓延,當買房者被視為「博傻」之時,市場退潮就會加速,以價換量更會加速這些城市的市場反轉。「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不管住房市場有多少亂象,有多麼不健康,有多麼的病入膏肓,我們依然要有「治未病」的思想,預防更多更大的病症。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肯定了過去行之有效的四條調控動作:因城施策、供需平衡、控制預期、規範市場。同時,中央也並未要求增加新的調控動作,這也意味着用好現有政策,維穩樓市是可能的。穩定樓市是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

  房價上漲的城市固然需要繼續遏制房價上漲,房價不穩的城市也需要控制預期、平衡供應、規範市場。比如,營造市場平穩發展的預期,控制房價平均水平保持平穩,適當調節土地出讓節奏並使其與市場需求水平相適應,規範房企、中介的市場行為並避免引發恐慌性效應,引導媒體發聲維護市場情緒健康有序。

  在需求相對火爆、房價上漲承壓的市場,可以增加供應、加強宣傳、嚴控房價,引導需求延後購房;在需求匹配供應、房價基本穩定的市場,需要冷靜觀察、少動多看,不搞跟風調控、一刀切,引導市場合理需求;在需求快速萎縮、房價相對高位的市場,適當微調政策、鼓勵低價入市、穩定流量,避免市場喪失信心。

  政府還應當加強市場調研和政策摸底,謹慎出台政策措施,主動指導企業行為,積極引導媒體發聲,有效掌控市場輿情,也可以為市場調控鋪路搭橋、為社會預期穩定奠定基礎。湖北有城市取消限購,蘭州放開局部限購,都是因城施策的邏輯,既沒有造成市場波動,也沒有影響調控大局。

  《孫子兵法》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如果我們能夠未雨綢繆、預調微調,尊重市場、加強溝通,而非見招拆招、一味打壓,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控預期、防風險、穩市場。

  (全文完,上半部分刊於本周一A11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