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單邊主義損人損己 中國擴大開放惠全球

時間:2018-07-23 03:16:58來源:

  圖:中美兩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就是科技和創新之爭,這歸根結底又表現為人口之爭

  美國想依靠封鎖保持優勢的做法不符合全球利益,也不符合自身利益。 中國應繼續消除貿易壁壘,加大開放力度。/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 梁建章

  中美兩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就是科技和創新之爭,這歸根結底又表現為人口之爭。任何一個國家要激發創新力,首先需要聚集人氣,因為創新力是從人類思維活動中迸發的。要產生創新力,人就需要接受教育,並與他人進行智慧交流,而不是獨處一地。

  創新力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參閱新書《人口創新力》):

  一國的創新力=人口數量×人口品質×(內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

  簡言之,一國的創新力取決於四大要素,即人口數量、人口品質、內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

  在人口數量上,中國是世界第一,美國是發達國家中第一。在人口品質上,中國在人均智商和世俗成功的追求方面絲毫不亞於美國,但在受教育程度上與美國依然存在差距。此外,中美兩國各自都是語言相同、文化一致、政治統一的大市場,在內部交流的通暢性上不分上下。

  可以說,中美在前三個要素上各有千秋,整體上旗鼓相當。國內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深刻影響着這三大要素,因此這些政策的改革迫在眉睫。不過,本文要討論的並非前三個要素,而是第四個要素─外部交流量,因為這才是中國競爭直接影響的要素。一個國家在前三個變數外,要獲得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就應該盡量多地與外界進行交流。

  下面我們逐一分析對外交流的四個管道:商品交流,資金交流,資訊交流和人員交流,這些與貿易政策都有密切關係。

  商品交流

  這是指傳統意義上的貿易,包括物品貿易和服務貿易。貿易對於創新的重要性,突出體現在規模效應上。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使得需求與供給可以跨國界匹配。得益於國際貿易,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範圍,而不只是限於國界之內尋求最佳的物品和服務。與此對應,競爭力強的企業則可以將物品和服務銷售到全世界,從而有能力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創新之中。

  比如,小米手機不僅在中國還在印度熱銷,這樣小米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開發出更新更好的產品。又如,攜程現在不僅為中國客戶,也為日本、韓國等國的客戶提供旅行服務。擁有更多的客戶,攜程也就能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開發出更好的預訂系統。

  而且,有更多的客戶來使用自己的產品,會讓企業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數據。在人工智慧時代,更多的數據對於企業做出更好演算法至關重要。總之,國際貿易使得全球經濟分工更細、競爭更激烈,創新更旺盛,並最終帶來更高效率。

  在互聯網和人工智慧領域,中美兩國的科技巨頭正在全球市場進行競爭。能否讓自家產品佔領更多的全球份額,是制勝的關鍵。美國單方面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實際上是限制了美國企業在巨大的中國市場的開拓機會,當然也同時限制了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開拓機會。其結果是兩敗俱傷。

  但中國市場的潛在規模比美國還要大不少。如果兩國真的徹底斷絕貿易往來,長遠來看,美國公司的損失可能更大。不過企業家是非常靈活的,很多企業可能會通過第三國迂迴來規避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其結果是讓其他國家獲利。但從創新角度來講,其他國家與中美的實力相差太遠,中美科技兩強相爭的格局不會因為貿易摩擦而發生根本改變。

  資金交流

  類似於自由貿易,資金的跨國流動有利於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因而可以促進各國的創新活動。但由於擔心關鍵技術轉移到中國,美國現在更加嚴格地限制中國資金投資美國高科技公司。實際上,純粹的財務投資並不會直接影響科技交流。比如,中國很多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都有來自美國風險資本的投資,其中一些還在美國上市。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這些投資,並沒有導致中國企業的技術外流到美國,但卻讓美國投資者分享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紅利。

  真正影響科技交流的是戰略性併購,比如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等。但企業之間的併購,一般是競爭力強的企業併購競爭力弱的企業。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前提是IBM已經難以從個人電腦業務中獲利。所以跨國併購是科技實力競爭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充其量是競爭實力的放大。

  一個企業如果只有資金而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是很難通過併購投資直接獲得創新成果的。相反,如果自己本身有領先的創新能力,無論是美國企業還是中國企業都不會缺少整合資源的外部投資。在現今的世界上,真正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和創造力。

  面對美國進一步收緊甚至限制中國資金投入到美國高科技企業,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反而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的智慧之舉。與之前相比,中國在金融、基礎設施、商貿流通、資源開放、高科技製造領域都在大量取消各種投資限制。可以預料,這些開放措施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創新活動以及整體產業技術水準的提升。

  資訊交流

  對於創新來說,資訊交流比資金交流更為重要,因為很多創新的想法都是在資訊交流中醞釀和激發出來的;這些想法背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獲得的,而跨國交流是這種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美國擁有全球最好的大學,是全球頂尖學術交流的樞紐。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英語作為世界科技界主要交流語言的地位不會改變,因此使用英語的美國具有天然的優勢。要彌補在資訊交流方面的劣勢,中國必須與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的學術交流樞紐保持暢通的聯繫,這包括提升公眾的英語水準並保持互聯網的暢通。

  儘管美國有些勢力試圖阻隔中國與美國科技界的交流,但這顯然還不是美國學術界的主流立場。對思想自由及資訊無限制流動的堅持,是美國學術界根深蒂固的理念。在特朗普政府試圖收緊甚至限制中美科技交流的背景下,中國如果能在資訊交流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不僅可以對沖特朗普政策的負面衝擊,也會使得中國在此方面處於更加主動和有利的地位。做到這點,很難想像中國會被排除在國際學術交流之外。

  人員交流

  即使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跨國人員交流所帶來的面對面的深度溝通,依然還是不可或缺。中美兩國學術和企業人士的廣泛交流有利於促進各自的創新和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一個科技人員到另一個國家去交流,不論是對客源地國家還是對目的地國家都有好處,但是對於目的地國家的好處更大。這是因為客源國受益的是去交流的科技人員,而目的地國受益的則是與這個科技人員接觸的所有人。如果這個科技人員留在目的地長期工作,那目的地國家受益更大。

  在現行的制度下,一個國家很難限制其公民出國旅行,通常只能通過收緊簽證來限制其他國家的公民訪問本國。因此,美國政府要限制美國科學家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在技術上基本不可行。但如果美國限制中國公民入境或者限制中國人涉入一些高科技領域,長遠來看給美國帶來的損失恐怕要大於給中國帶來的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無需過度擔憂中美的科技競爭。在資訊和人員交流方面,美國政府單方面限制難有作為。在商品貿易和投資交流方面,美國單方面針對中國採取限制性措施,其自身的損失可能更大,而且其結果也能通過第三國迂迴大打折扣。

  對中國來說,最關鍵還是加大開放力度,除了繼續消除貿易壁壘之外,還應進一步開放資金、資訊和人員的交流,以增加對外交流量,進而提高自身的創造力。最近中國在開放外資、簽證方面的一些改革舉措,是在這個大方向上邁出的可喜一步。

  最後還要指出的是,國家之間的創新之爭本質上是一種互相促進的共贏互動,與以往爭奪領土和資源的那種零和遊戲有根本性的差異。創新的果實讓全世界共用才能體現其最大價值也並最終惠及創新者自身。美國想依靠封鎖來保持相對科技優勢的做法,是要把原本共贏的創新競爭變成一個零和甚至負和遊戲,這不符合全球的整體利益,最終也不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創新是一項需要全球協作的活動,所以面對激烈的科技競爭,中國應該更廣泛地和全球進行創新合作,這不僅能夠加速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也能為整個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