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消費貸款強勢崛起 潛在風險應予關注

時間:2018-07-16 03:16:58來源:

  圖:隨着消費貸款需求的整體提升、消費貸款覆蓋面的擴大,加之轉型或退市機構讓渡市場空間,商業銀行將能享受潛在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機遇/資料圖片

  發展消費貸款業務是銀行資產端策略調整的主動選擇。隨着房貸政策收緊和負債端結構變化帶來的資金成本上升,銀行開始積極培育新興零售業務增長點,搶佔消費貸款新市場。與此同時,「防風險、強合規」的新監管環境對銀行消費貸款業務提出了新考驗,但也為業務中長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今後由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所衍生的問題和業務本身存在的風險因素值得關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黃艷斐

  一、培育消費貸款業務新增長點

  銀行消費貸款的範圍主要是除房貸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以外的零售貸款,以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一般消費貸款為主。據統計,2017年主要上市銀行消費貸款餘額同比增長約25%,高於全部零售貸款增幅約6個百分點,成為推動零售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信用卡成為消費貸款重要載體。2017年主要上市商業銀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4.33%,增速比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五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近30%。

  一是信用卡帳戶規模擴張重回快車道。截至2017年中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5.88億張,同比增長26.35%,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張,同比增長25.82%。兩項同比增幅數據都較2016年高20個百分點左右。

  二是以信用卡帳戶為基礎拓展多樣化的信用服務。帳單分期、現金分期和交易分期業務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擴大了零售業務規模,幫助銀行更加深入場景與其他機構的消費貸款產品進行競爭,相對優惠的分期費率也對未辦卡用戶形成吸引力。

  三是信用卡消費金融業務線上引流步伐加快。銀行普遍加大自建線上場景、與線上平台合作等舉措,加快建設線上引流入口。在連接流量、融合場景的基礎上,開始基於龐大用戶基數形成自己的流量平台,推動零售服務從以卡片為基礎向以手機APP為基礎轉變。

  與此同時,個人一般消費貸款發展迅速。2017年主要上市商業銀行一般消費貸款增幅為20.9%,比上年增加了15.5個百分點。

  一是消費貸款產品體系日趨豐富。除了傳統的汽車和教育消費之外,陸續推出圍繞住房裝修的家居消費和用於旅遊、婚慶、健身的文化消費用途貸款。重視區分客戶身份屬性,挖掘客戶不同階段、層次、環節的消費需求,推出針對優質白領、代發工資客戶,以及符合設定條件的社保和納稅客群的消費貸款產品。

  二是發力線上力拚網絡消費貸款市場。在線上模式漸成確定性主流的趨勢下,銀行正打破固守陣地,拓寬經營渠道,主動發力全流程在線消費貸款業務。以秒速獲批、在線提款、靈活還款的便捷服務為存量優質客戶提供更便捷的貸款渠道。

  三是科技應用場景不斷深化。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貸款業務中的應用功能從過去的提升效率和風控向引領業務發展和促進經營模式轉型發展。依託大數據匹配更「懂」客戶的產品。利用先進科技打造識別、鎖定、獲取優質客戶的消費貸款運行體系。

  二、監管新規對消費貸影響正面

  「防風險、強合規」是當前中國金融業經營管理重點。針對消費金融業務領域亂象和風險隱患,監管部門出台一系列規定加強牌照管理,明確放貸基本要求,以及貸款類別、融資和投資等限制。針對居民槓桿過快上升風險,加強對消費貸款人資質、貸款用途的監測,嚴控資金違規挪用。

  監管措施對於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短期影響表現為局部調整壓力和改進要求:

  一是個人貸款結構調整。為控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尤其是居民房貸加槓桿行為,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槓桿水平將受到更為嚴格的管控,可能被挪用到其他領域的大額消費貸款面臨收緊。

  二是風控和合規成本上升。對貸款的用途和貸後資金流向的執行標準將更為嚴格,除信用風險以外的套利風險、欺詐風險、共債風險和獲客風險,都將直接或間接提高銀行風控和合規成本,影響貸款收益率。

  監管措施也對銀行消費貸款業務提出新的考驗:考驗場景金融適配能力。消費對應具體的生活應用場景,明確的指定用途成為獲取貸款的必要前提,未來場景金融競爭將愈加激烈,考驗銀行產品和場景的快速適配能力;考驗吸收長尾客群的能力。在行業清理和客戶篩選過程中,一批在互聯網金融機構具有良好信用紀錄的長尾人群將被引流到正規金融機構,如何服務好這部分原本被忽略的下沉客群,是對銀行風險定價和內部管理能力的挑戰。

  中長期來看,監管調控旨在擠掉行業快速發展下的風險泡沫,而非壓制居民的正常消費與消費升級需求。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增長迅速,但槓桿率絕對值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中等水平。繼續促進居民消費需求的持續健康增長,進一步增強最終消費需求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導向作用,對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因此,監管調控不會改變中國消費金融長期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引導金融機構向零售金融領域投入更多金融資源的總體政策導向,不會改變消費貸款仍是銀行優質資產的地位。

  三、快速發展也需關注風險隱患

  消費貸款憑藉風險分散和收益率高的特點迅速發展起來。作為銀行零售貸款的一類,消費貸款並非全新的業務品種。依託銀行成熟的零售貸款運作方式,消費貸款的管理也相對規範,在銀行嚴格的不良率控制要求下風險尚屬可控範圍,集中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所衍生的問題和業務本身仍存在的風險因素仍值得警惕。

  一是貸款資金用途挪用風險。近期,國家審計署公布《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確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購房者在取得貸款後使用「螞蟻搬家」和「虛假消費」等規避手段給銀行審查帶來盲點和難點。消費貸款違規挪用進入樓市形成短貸長用的局面,如房貸資金無法接續就容易引發資金鏈斷裂風險。

  二是過度授信問題。中國個人信用歷史紀錄的共享和價值挖掘不足為消費貸款業務的開展製造了一定的阻礙。銀行尚停留在對居民個人負債監測,沒有完全過渡到對居民家庭整體資產負債統計監測。

  三是存量客戶的貸後風險管控問題。經濟增速放緩可能導致小企業主經營難度加大,個人還款能力減弱和債務增加導致還款違約和拖欠,信用卡行業套現和經營性風險或將增加。

  四是業務鏈上其他金融品種的衍生風險。2018年一季度中國信用卡半年逾期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11.48億元,較2015年末增加87.1%。逾期絕對規模的增長衍生出類似於現金貸的餘額代償平台。該類平台增長迅速且管理模式較為粗放,貸款的實際用途缺乏貸後管理,延遲了風險暴露的時間,造成風險累積。

  四、結語

  隨着消費貸款需求的整體提升、消費貸款覆蓋面的擴大,加之轉型或退市機構讓渡市場空間,商業銀行將能享受潛在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機遇。監管「補短板」也將使消費金融行業步入有序競爭和高質量發展的更好時期,對提高銀行消費貸款增長質量大有裨益,並為消費貸款中長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銀行在以消費貸款業務為突破口爭取零售業務新發展的同時要加強和改進風險防範措施,規避准入風險,把控貸款用途,持續加強貸後管理,做到及時發現風險並採取有效措施化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