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貿戰加速升級考驗應對智慧

時間:2018-07-13 03:17:13來源:

    下一篇:

  圖:中美貿易戰開打,香港經濟增長將面臨很大不確定因素。香港可以與其他WTO成員一道,向WTO投訴貿易戰對香港貿易地位的不利影響,要求美國撤回貿易保護措施/資料圖片

  7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開啟程序,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此前,中美雙方價值340億美元的進口互徵25%關稅正式生效,後續160億美元的關稅行動亦將在數周內展開。顯然,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加速升級到貿易戰階段,打擊中美雙邊貿易,並開始在全球貿易領域產生系統性影響,成為未來一個時期香港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需要香港政商各界未雨綢繆,妥善應對。/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學術委員 鄂志寰博士

  一、貿易摩擦升級為貿易戰

  近期中美貿易形勢急劇變化,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1、中美雙邊貿易具有不對稱性,中國對外貿易結構限制政策應對效果。據美國統計,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56億美元的商品,美國對中國則出口1304億美元的商品,雙邊貿易赤字為3752億美元。在貿易戰從500億美元到2500億美元的發展過程中。理論上,美方仍有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徵稅空間,而中方繼續加徵關稅的空間受到擠壓,關稅邊際影響集中體現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商品方面,將導致美國貿易赤字實質性收窄。

  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中國出口商品的33%為加工貿易,54%為一般貿易,中國整體的貿易順差當中有62%來自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具有明顯的特點,表現為製成品出口前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附加值相對較低,承受關稅和匯率的壓力的空間小於一般貿易。

  中美對外貿易結構的特異性表明,關稅邊際影響收斂,貿易戰反制措施的非關稅政策選擇空間非常狹小,同時蘊含較大風險。

  2、美國商品貿易長期保持巨額逆差,具有內在不平衡性。縮減中美貿易逆差表面上是增加中國進口,擴大美國出口,實質上是雙方尤其是美國經濟結構需要做出重大調整,其過程注定是漫長且痛苦,其影響也將通過貿易渠道作用於資本流動並影響國內經濟結構,打破內外經濟均衡,尋找新的平衡點。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始終保持巨額貿易赤字。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貿易赤字上升到8100億美元,其中約47%來自中美貿易。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更多地反映了美國經濟內部存在的嚴重的不均衡問題,是美國長期存在消費和投資均大大超過儲蓄的直接結果。而歷史經驗表明,美國總體性的巨額貿易不平衡很難通過加徵關稅或匯率調整等方式得到徹底解決。

  3、中美的貿易摩擦將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持續發酵。從全球主要貿易赤字國的構成看,美國、英國(2017年貿易赤字為1991億美元),印度(2017年貿易赤字為1489億美元)為三大主要赤字國,加拿大以209億美元的貿易赤字排第十位的,其他均為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和菲律賓等新興市場國家,短期內很難成為美國貿易逆差的替代市場。在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中,特朗普總統及其經貿團隊在具體貿易摩擦要價方面時有反覆,政策取態陰晴不定,增加了雙方溝通解決貿易爭議的難度,也增添了貿易戰的不可預測性。

  二、貿易戰加劇全球性金融風險

  隨着貿易戰的持續發酵,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開始影響金融市場信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場波動,亦導致香港金融市場大幅度調整,不排除出現金融動盪的可能性。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在衝擊全球貿易環境並進而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同時,各類風險迭加的可能性有所上升。在美國陸續出台貿易保護措施後,全球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出現了多輪較大幅度的震盪,導致資產價格持續調整,對投資者信心和經濟展望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可能抑制實際投資需求並影響全球經濟表現。

  如果貿易戰導致主要經濟體出現通貨膨脹壓力,將與美國縮表和加息進程形成共振,帶來進一步的緊縮效應,加大金融風險的壓力。

  三、貿易戰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香港作為典型的小規模開放經濟體,外需是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目前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香港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1、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商品貿易國。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價值5056億美元的商品,同時對中國出口價值1304億美元的商品,互為對方最大的商品進出口貿易夥伴。二者之間的貿易戰在影響雙邊貿易的同時,將直接影響全球貿易增長,從而對香港經濟產生全方位的影響。

  美國加徵關稅後,主要貿易對手陸續採取反制措施,國際貿易壁壘增加,衝擊全球貿易復甦。美國與北美、歐洲和亞太區之間商品貿易的赤字分別有886億、1737億和4671億美元,美國在針對中國掀起貿易戰的同時,對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也掄起貿易保護的大棒,將直接影響上述區域的貿易表現,進一步阻礙國際貿易環境的改善,進而對環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衝擊。

  2017年香港商品進出口分別為4.36萬億港元和3.88萬億港元,加總相當於香港GDP的310%,反映香港高度外向型的經濟結構及對外貿易對香港經濟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2、中國內地和美國是香港的兩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美貿易往來的變化對香港外貿表現有直接影響,比較而言,中國內地對香港貿易的影響大於美國對香港貿易的影響。

  從總量上看,2017年,中國內地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是50%,美國是7%。從進口方面看,中國是香港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商品貨值為20301億港元,佔整體進口的47%;美國為第六大進口來源地,商品貨值為2137億港元,佔整體進口的5%。從出口方面看,中國內地是香港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17年香港出口往中國內地的商品貨值為21058億港元,佔整體出口的54%;美國則是香港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出口商品貨值為3302億港元,佔整體出口的9%。

  如果美國對大部分甚至全部來自中國的進口徵收關稅,中國亦對全部來自美國的進口徵收關稅,必然導致中美雙邊貿易量的減少,也將影響香港的貿易環境。

  3、中美貿易戰直接影響香港轉口貿易及物流行業。據美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為5056億美元,中方統計則為4332億美元,兩者之差除了進出口的定價方式差異、附加值的界定等因素外,還包括經過香港轉口往美國部分。美國全部以原產地計入來自中國的進口,中國則只計入對香港而非美國的出口。

  從數量上看,貿易戰對香港轉口有直接影響。2017年,經香港往來中美之間的轉口貨品總值約為45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3%及總出口的9%,佔香港同年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8.2萬億港元的4.3%,在中美互相加徵25%進口關稅的340億美元貨品清單中,美方就合共818項產品加稅,主要涉及電機、機械及交通工具,中方提議徵稅的545項產品主要是農產品、汽車及水產品。據估算,首輪關稅所覆蓋的貨品佔香港總轉口權重0.1%至0.2%。

  從香港轉口行業結構看,在貿易戰進行過程中,美方加徵關稅對香港轉口的影響程度明顯大於中方反制措施。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7年經過香港轉口銷往其他目的地的中國貨物總值有2.2268萬億港元,其中有2775億港元轉口往美國,佔所有來自中國轉口貨值的12.5%;經過香港轉口銷往其他目的地的美國貨物總值則為1157億港元,其中有732億港元轉口往中國,佔所有來自美國轉口貨值的63.2%。中國貨物通過香港轉口往美國的貨值是美國貨物通過香港轉口往中國的貨值的3.8倍。

  雖然貿易戰預計對香港轉口的直接影響程度有限。但是,中美貿易經過香港轉口的3507億港元貨物相當於香港GDP的13%。同時,貿易和物流業聯繫密切,二者同為香港四大支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佔香港GDP的22%,僱用19%的總就業人數。如果貿易戰拖累香港進出口由升轉跌,或導致香港經濟增長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

  四、應對措施建議

  1.短期內,密切監控貿易戰的發展及其對轉口貿易商及各類出口企業的衝擊程度,針對美方不斷出台徵稅清單的失去理性行為,沉着冷靜,理性應對,動態評估相關影響,了解業界需求,及時提供出口信用保險及其他各類支持措施,提升香港業界抵禦貿易戰和相關金融風險衝擊能力。

  2.發揮香港作為WTO成員的優勢,及時通報貿易戰相關信息,轉口及出口商會等組織探討關稅減免的可能渠道。香港可以與其他WTO成員一道,向WTO投訴貿易戰對香港貿易地位的不利影響,要求美國撤回貿易保護措施。

  3.中長期內,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配合中國減少雙邊貿易不平衡、加快推進多邊貿易發展的進程,探討香港調整相關行業布局的可行性,控制貿易戰的衝擊範圍。香港業界在與內地企業併船出海的同時,可以加快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通過成立香港工業園區等形式,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走出去,從東盟入手構築全球範疇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加強規避貿易衝突的能力建設。降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

  4.通盤考慮貿易金融的交叉影響,擺脫就貿易談貿易的思維定勢,把貿易戰與美國加快加息的可能影響結合在一起,整體應對潛在的金融風險,做好維護香港金融機構穩健運行和保持金融市場基本穩定的相關預案。在經歷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洗禮之後,香港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金融監管能力和金融機構的方向管理水平均有提高。但防控金融風險永遠在路上,需要隨時做好準備,積極採取短中長期結合的有效措施,控制相關金融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5.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香港數以十年近百年所形成的貿易關係網絡,尋找空間,協助中美雙方加強溝通、妥善解決貿易爭端,香港各類智庫亦可以發揮國際輿論引導和與美各類層面溝通等作用,為中美貿易政策協調建言獻策。從全球戰略角度,尋找中美貿易平衡的解決之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