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牧童的「黃牛黨」生意

時間:2020-09-25 04:23:18來源:大公報

  圖:河北隆化縣白銀溝村牛倌劉鳳林

  白銀溝村輟學兒童劉鳳林,陶醉於牛背上的牧童時光。不料,聯產承包的時候,集體牛群也跟着解散了,他才依依不捨的從牛背上跳下來,落腳北京雅寶路涉外服裝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給俄羅斯商人打包,一天能掙200元(人民幣,下同)。第二份工作是給飛往俄羅斯的貨機裝包,一天能掙280元。「外出打工艱辛,卻充滿快樂。」這位逃出河北農村的滿族少年不曾料到,「今生還要回鄉做牛倌。」\大公報記者 顧大鵬(文、圖)

  「哪兒掙錢,往哪兒走。」劉鳳林說:「在北京是給服裝打包,到濟南是把服裝包塞進機艙,胳膊和膝蓋當錘使,一架飛機裝60噸貨,有20噸是硬砸進去的。八個人四小時裝一架飛機,一天裝兩架飛機每人掙280元。」妻子怕他身體扛不住,半夜回來要給他加餐。1998年,劉鳳林帶着妻子轉戰石家莊。「開始,一天來一架飛機。後來,兩三天才來一架,月薪拿不到北京的一半。」

  「除了放牛,就會打包和裝飛機。」劉鳳林固執地認為:「既然打包和裝飛機的活沒了,只好帶着妻子回家放牛。」

  「黃牛供港是一份殊榮」

  「從石家莊上火車前就盤算好,下車後直奔張集營黃牛交易市場。」5年前,他獨自進城打拚,而今帶着妻子和兒子,還有5頭黃牛回家。「隆化是京東著名的黃牛集散地,內蒙古五成以上的黃牛通過這裏進入北京。」「黃牛黨」賺的不僅僅是市場差價,七八成膘的黃牛經過2個月的育肥,收穫增加兩到三成。

  劉鳳林想把5頭黃牛育肥,賣個大價錢。黃牛不到八成膘,被北京「黃牛黨」劉井文相中。「半個月倒手賺了3000元。」只有小學三年級學歷的老牧童暗自盤算:「5頭賺3000元,50頭賺30000元。如果500頭呢?」劉井文與他要簽一份年供3000頭黃牛合同,劉鳳林鼓起勇氣才答應了一半。

  「北京『黃牛黨』劉井文,專做供港活牛生意。」劉鳳林說:「香港回歸不久,黃牛供港是一份殊榮。」按照供港活牛規範,他負責把黃牛養成八成膘,然後運到北京順義小胡營牧場。劉井文負責黃牛編隊、排號,再經過2個月的催肥,達到十成膘。出境香港的任務,由北京豐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完成。

  「750公斤的黃牛最受歡迎,一個牛肉舖進一頭牛,一天剛剛可以賣掉。超過1000公斤的黃牛,大都留在深圳,只有節日前後,才有機會輸港。」劉鳳林喜悅的臉上還掛着幾分羞澀,戲稱自己「只是供港活牛的二傳手」。

  30歲那年,劉鳳林黃牛存欄達到1000頭。「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有一天,他發現有幾頭黃牛不吃草,「仔細一看,黃牛的蹄子、乳房和嘴上生了瘡。」按照土方他給生病的黃牛灌了小米綠豆湯,1000頭黃牛保住了命,卻集體失去了供港的資格,損失超過100萬元。

  「河北籍北京牛倌劉井文,特別講義氣,鼓勵我振作精神,還幫我籌款重新組織生產。」劉鳳林說:「1986年春天,我還在牛背上玩的時候,劉大哥就趕着300頭黃牛,從圍場出發向北京順義轉場,成為北京的黃牛養殖大戶。」

  1980年,高考落榜生劉井文在圍場國營牧場做了牛倌,後來成為北京農業大學的一名代培生。從北京回來,他停薪留職在河北壩上建立了自己的牧場。他到北京順義討黃牛債時意外發現,「潮白河畔水草豐美,玉米秸稈不要錢,白酒糟也不要錢,啤酒糟一分錢一斤。」劉井文打聽到北京鼓勵養牛,「養100頭黃牛,政府獎勵30萬元。」

  堅守陣地不言放棄

  「一輛車只能裝10頭,300頭黃牛轉場北京,用了三個月。」劉井文在北京紮穩腳跟,「黃牛基地從順義擴展到通州和廊坊大廠,存欄穩定在1800頭,每年向香港和澳門提供優質黃牛3000-5000頭。」

  「黃牛供港是一份集體榮耀。」劉鳳林戴上了河北致富帶頭人的綬帶,劉井文因此舉家落戶北京。2003年的沙士疫情,卻讓他倆一籌莫展,這對供港活牛的黃金搭檔,每人損失超過200多萬。

  「供港活牛是個訂單業務,價格穩定,但是常常被內地價格壓制。」劉鳳林坦言:「去年7到9月份,每斤成本倒掛達到2.5元,每月出口香港和澳門400頭,淨賠300萬元。今年7月,又出現成本倒掛,一斤倒掛5角,8月倒掛6角。」他希望,10月份供港活牛的價格能漲上去,內地的收購價能降下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