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滙豐入股交行 為改革開放作「小小貢獻」

時間:2018-12-03 03:17:37來源:大公報

  圖:年輕時候的葉迪奇,備受滙豐高層賞識;最終繼王浵世之後成為滙豐中國第二位CEO兼代表滙豐參與交行管理的副行長

  滙豐入股交通銀行(03328)的事跡,葉迪奇如數家珍,亦反映這次入股行動背後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滙豐是首家外資行投資全國第五大金融機構,而交行亦肩負銀監會所賦予的「先行先試」使命,雙方合作自有其先驅作用。事隔13年,葉迪奇再次敘述這個傳奇故事,細節依然歷歷在目。總結經驗,他說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整體而言「算是比較成功」。

  2004年8月,滙豐斥資近145億元人民幣入股交通銀行,創下當時外資銀行投資內銀的最高金額紀錄。滙豐對交行的持股量達到19.9%,是僅次於中國財政部之後的第二大單一股東。其後雖曾被攤薄,至今仍持有18.7%交行股份。

  由協助滙豐選定交行作為投資對象,到率領團隊參與交行業務,以至引領交行在香港上市,葉迪奇都有第一身經驗。葉迪奇憶述,中央政府當初的用意是「引資引智」,惟引入外資的知識和人才這部分才是重點,故此他最初並非隻身上任,而是帶同「一隊滙豐職員」合共20多人,包括在風險管理、信用卡、零售業務和培訓等方面的專家。

  在交行任副行長七年,他親眼目睹交行的業務範圍逐漸擴闊,新事物也不斷湧現,例如協助交行增設信用卡業務、零售和按揭業務、客戶分層策略,以至後來的網上銀行等,「至今仍一直keep住,發展得幾好」。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他謙說「這是滙豐作出的小小貢獻」。

  在雙方合作過程中,除了交行得益,葉迪奇坦言滙豐亦得以吸收在內地營運業務的經驗,他自己對央企的工作文化亦有深入認識。葉迪奇經常向在內地工作的20多名同事反覆強調:「文化無得改,但可以利用別人文化做你想做的事」,並濃縮為三句話。

  堅持風險管理原則

  「第一是一定唔可以急,要按部就班。」葉迪奇指出,有時並非交行職員不願配合,而是環境、制度使然。其次是「要明白對方文化」,所以鼓勵同事到不同分行、部門「調研」。最後,他說「如果認為是對的,就要保持原則。」假如事件實屬重要,雖然對方未能好快接受,也要「keep住講,不應放棄」,例如風險管理原則。

  從外界角度看,葉迪奇坦言中國的發展過程「未必咁完美」。例如在交行七年期間,已換了兩名董事長和三名行長;由於人事變動快,銀行要推行策略相對困難,他認為這也是工農中建交這五大行的發展策略未見顯著差異的原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