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億元一幅畫的背後/張 茅

時間:2018-06-24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張大千的潑彩作品《觀泉圖》/作者供圖

  改革開放四十年光景,中國藝術品市場形成才三十多年,起步晚於西方市場接近半個世紀以上,經濟發展奇跡,帶動藝術品市場的興起,現在中國高端古今藝術品拍賣,追上了倫敦和紐約兩大國際市場,兩家老牌拍賣行,佔地利之先,吸引內地的實力買家前來尋寶,也是內地藏家選擇以本港為平台出售藏品,香港便成為中西高端藝術品交流的橋樑。

  這個發展的過程,有着許多不同的故事,一位常與來往的老畫家,在美國得過國際大獎,應邀到美加幾家大學講學,每談到「拍賣」兩字,不以為然,藝術作品是天,商品為地,作品拿出市場,成為商品,他不接受藝術作品商品化,而令藝術陷於市俗。雖名氣不小,但他的畫在市場無價,同時代的畫家的畫,市場價值低則十萬至數十萬,高則過百萬,專家說市場沒有他的紀錄,無從說起,畫家後人縱然出售,總出現名氣與市值的差異。後人僅出售過他的藏品黃賓虹山水畫,以高額成交。現代畫家,盡辦法將作品擠進有地位的拍賣行,這故事是藝術品市場新闢至成熟的縮影,大時代改變觀念,市場的分量,代表作品的分量。

  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隨便一幅畫,在拍賣場上百萬、千萬巨價成交,這是什麼一回事。拍賣會,特別是名氣大的,是富豪的玩意,玩些什麼,玩家底,玩地位名聲,聽過朋友這樣評說現今的書畫拍賣。那麼經濟奇跡都是玩出來?朋友忽略經濟騰飛,文化藝術必然隨之振興,書畫自然有價。過去,西方盜竊中華的國寶,賤價收購敦煌石窟古文物,今日崛起的中國人,有能力、有財力守護代表民族精神的國寶及時代名家的書畫。

  關於市場價值,正常來說是反映藝術作品的價值與畫家當代的地位,二○一六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書畫拍賣,張大千的潑墨《桃源圖》,一九八二年的作品,以三千四百七十萬美元成交,折合約港幣二點七億元;去年六月,他的《雲山古寺》拍賣,以一億二百四十六萬港元成交;今年五月,他的潑彩《觀泉圖》以六千四百二十二萬港元成交,行內人認為偏低,但仍是一筆巨數。

  國際藝術界很着重排名,畢加索的作品每年市場總值頗長時間高踞首位,他的地位受到東方畫家挑戰;二○一六年國際藝術品市場全年拍賣統計,張大千總值三億五千五百萬美元,升上首位,畢加索三億二千四百萬美元居次位,少於張大千三千一百萬美元,變化來之不易,有人笑說,東風壓倒西風了。

  每一個朝代,總有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或藝術家出現,自晉以來,至清,至現代,皆有表表者。佳士得拍出的張大千《觀泉圖》,即有人談論在藝術突破方面的成就比成交價值更高,這方面得到藝術界認同。此畫全幅採用潑彩技法,濃重的墨色,沉鬱石青色在紙上流動擴散,兩位高士漫步山道上,仰觀氣勢磅礴的瀑布。畫家用石青、石綠潑出山體、植被,如長綠由山峰瀉下,氣象萬千。又以明亮絢麗石綠,勾勒山體肌理,高境界在於畫家的筆觸若隱若現。創作年份一九六三年,畫家晚期在潑彩運用得心應手。他的潑墨潑彩使他成為這時代的代表人物。

  張大千的潑墨時期,代表他個人獨創風格的巔峰。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也代表他登峰,在他立體主義驚世前,走過了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一九○七年發表《亞維農的少女》,宣示他立體主義處女作是新畫派的碑石。畢加索把傳統觀念中的美學,重新定義和創新,塑造繪畫中的非純美學,走向理性,走向抽象,走向物體的重構和組合,把作畫帶到從未遇見的美學新範疇。

  他們兩人都不是複製者,今日中國藝術作品與科技產品一樣面面皆求自我創新,擺脫對西方產品複製,要求全民投入創新的大流,文藝創作的要求如是。張大千的潑墨在巴西生活這些年,吸取西方抽象畫派技法,用到中國墨汁、水彩,潑上宣紙上,在薄如紗的紙上流動、四散,控制在主題的理念中,而須傳承中華技法,帶入西方以油彩為主的表現手段,把中西繪畫美學融合自成一派,在近代畫家中,張氏的大膽突破超乎同儕,可以說是中國的畢加索吧。

  對於一幅畫以數千萬甚至億元成交,若抱有疑惑,或說值不值得。不由想起周恩來總理在國家百廢待興的五十年代,下令在香港搶救國寶《五牛圖》,他的聰慧與博大使人折服。

  《五牛圖》是唐代畫家韓滉唯一傳世名作,視為鎮國之寶。上有宋徽宗題詞,趙孟頫盛讚「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乾隆則召入宮覽閱,一九○○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城,國寶落在外國人手上。

  一九五○年新中國未滿周年,周恩來收到一位香港人士來信,透露《五牛圖》將在香港拍賣,他希望國家出資收回。總理閱畢,當晚向香港新華社發急電,社長黃作梅接到電報,上有八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北京方面即時成立搶救小組,由文化部部長鄭振鐸負責,準備了運國寶的船,派專家下香港鑒定,下達指示,只要驗明真跡,多少錢都買下。

  畫主開出拍賣價十萬元,這數目當時可以置多個物業,黃作梅正在躊躇,再收到中央電報指示,需要的款項,可立即到中國銀行提取。事情的進展是,新華社社長黃作梅與賣家取得聯繫,最後對方願以六萬元出售。《五牛圖》遂在拍賣前搶救回京,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往後,在總理主理下,又在香港搶救了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兩件國寶。

  在搶救國寶那年代,新政權剛建立,全國百廢待興,外匯短缺,總理尚且不惜動用一筆巨款,換取國寶歸國。五千年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史,每個朝代的傑出作品,書法或繪畫及其他藝術,是文明的結晶,價值無可衡量,這些古今文藝精品,總的說來有六方面的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價值、物理價值、歷史值價,以及長久以來即出現的市場價值。

  中國人用不到四十年時間,創出經濟奇跡,作為精神文明的文化藝術,勢必蓬勃而起,藝術品也必以其價值備受欣賞,幾千萬元擁有一幅名畫,是故人說的盛世收藏的現象,文化生活豐盛起來,書畫有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