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薰三栗/蓬 山

時間:2018-06-21 03:16:03來源:大公網

  與「三薰三栗」異曲同工的笑話叫「兩槐夾井」,也出自錢泳的《履園叢話》。有位秀才考試前偕友閒步,見道旁有兩株槐樹,中間有一口井,遂戲言:「明日入場,即用此典故也。」考試時果真寫了一段「自兩槐夾井以來」雲雲,結果名列高等。

  對於當今作文中類似的假典故,絕不能一笑了之。考生杜撰固然不對,但課本中何嘗不是如此?課文《愛迪生救媽媽》描寫了愛迪生七歲時用鏡子反射光線,幫助醫生給媽媽做了闌尾手術的故事。編者無非是想表現愛迪生的機智,其實那時還沒有闌尾手術。此文被眾多教師舉報多年,卻巋然不動。

  另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了一九八九年洛杉磯大地震時一位父親衝向學校勇救兒子的感人故事。但那年洛杉磯並無地震。即使一九九四年洛杉磯發生地震,時間也是在凌晨,不會在校園發生什麼故事。不難發現,這些「假課文」多是外國故事,蓋國人比較生疏,難於查證,編者的發揮空間更大。

  既然課文為了灌輸道理而編造故事,就難怪學生在作文中杜撰名言、典故了。這跟錢泳《履園叢話》中批評的那種虛妄風氣,如出一轍。「假課文」表面上是為了教育學生智慧、勇敢,但同時又讓他們看到了弄虛作假的甜頭。真是得之小,失之大。文章在於真性情,何必非要掉一些「三薰三栗」「兩槐夾井」式的書袋呢?

  順便提一句,而今雞湯文、口紅文氾濫,許多人熱衷引用轉發,以顯示自己多愁善感、淵博好學。當中攀附名人、以訛傳訛的數不勝數。譬如那首所謂倉央嘉措的「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讓多少痴男怨女哭濕了手帕。但這實際出自一位廣州的「七○後」女詩人二○○七年的詩作《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不過,有些人即使知道真相,也不願意承認。畢竟,只有引用的是倉央嘉措的句子,那格調才夠高啊。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