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敦煌敲鼓壁畫飄逸迷人/祝 之

時間:2018-06-21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敦煌飛天敲鼓壁畫,霓裳飄逸/作者供圖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音樂,樂器於距今七千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已經出現。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周公旦製禮作樂,專為貴族而設,配合貴族進行禮儀活動時使用,是社會級別和秩序的象徵和規範。禮與樂,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傳承。

  奏樂可傳情達意,古樂和古樂器,負載數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積澱,加上宗教和神話色彩,自是韻味無窮。敦煌音樂壁畫,除了有這些素質,還加上中西文化交流,魅力更非比一般。

  近日往饒宗頤文化館參觀「天籟敦煌——淨土梵音」展覽,展品正是敦煌石窟的音樂壁畫,各類型樂器、演奏音樂的場景,還有樂隊組合,都體現在壁畫上,讓人長知識。展覽名字取得好:天籟,包含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風聲、雨聲、流水聲、鳥聲……自然界,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而然;淨土,佛家意指沒有塵俗污染的地方;梵音,佛的聲音。展覽場地雖小,甫內進,卻有安靜、舒坦感。

  敦煌位處甘肅省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古絲綢之路咽喉之地,中西文化交流,敦煌起了聚散的重要作用。敦煌音樂壁畫中的一幅《手鼓》,藏於榆林窟,源自宋代。手鼓,早於四至六世紀時敦煌北魏壁畫中已經出現。這種敲擊樂器,在中東和中亞多國常見,流行於新疆的手鼓種類,有源自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用羊皮或驢皮製造。

  中國歷代的歷史著作以文字寫成居多,鮮見音樂場景的描寫,古代音樂壁畫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榆林窟位於甘肅省瓜州縣,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的峭壁上,河岸榆樹成林,因而得名。榆林石窟為莫高窟的分支,同樣藏有不少珍貴壁畫,是謂莫高窟的姊妹窟。至於榆林洞窟開鑿於何時,並無文字可資考據,但從形式來看,專家估計應是開鑿於隋唐以前。

  《手鼓》源自宋代。自從科舉制度確立後,讀書人十年窗下苦讀,埋首科舉考試,以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鮮有閒暇研究音樂。然而,宋代經濟高度發達,民間的文化生活大有發展,音樂在民間,並未受到冷落。

  敦煌石窟是佛教的藝術寶庫,敦煌及周邊的名勝古蹟如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石窟,乃古絲路的燦爛明珠。當今的「一帶一路」,借用古代絲路的歷史符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港人看一下敦煌石窟中西交流的結晶品音樂壁畫,古今絲路,同皆傳遞友好睦鄰信息,是一堂很好的國民教育課和國際關係課,意義非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