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盲目不是麻木\米哈

時間:2018-05-25 03:16:01來源:大公網

  關於古希臘遊吟詩人荷馬的傳說多不勝數,有傳他生於小亞細亞,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有傳「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班人,也有傳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無論如何,在眾多有關荷馬的描述、畫作、雕塑之中,他瞎眼失明的形象卻是十分鮮明。但,如果荷馬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為什麼人們要塑造他為瞎子的形象呢?

  在古時,失明應該是相當普遍的,例如在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醫學着作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便記錄了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埃及人已經有不同類型的眼疾與失明問題,手稿中還提到眼藥水的調製,以及相關的手術用具。而在神話中,瞎眼,別具意義。

  在耳熟能詳的伊底帕斯故事裏,當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後,悲劇的命運驅使他要追查出真相,就在這時候,一位盲目先知來到伊底帕斯面前,但拒絕告訴他真相,只是自言自語:「啊喲!『知道』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當時伊底帕斯沒有參透到這個勸告,以至最後還是尋找出真相,他終於明白「全部應驗!現在我的光明將變成黑暗,我遭天譴了。」最終,伊底帕斯站在他自殺了的妻子兼母親身旁,他沒有跟隨自殺,而是挖出了自己的眼珠,成為了瞎子。這時候,他才真正體驗到瞎眼智者的預言。

  「光明變成了黑暗」成為了伊底帕斯僅有的慰藉,就如瞎眼智者所意指的,看見(知道)其實很可怕,有時沒看見(不知道)反而比看見(知道)更幸福。盲目,不代表麻木,反之而言,往往是象徵着內心屬靈的眼睛,比肉體俗世的眼睛,看得更遠更光,知道得更深更多。

  瞎眼的象徵,沿着文化,流傳下來,以至在《聖經》中,也廣泛以盲目作訓話,如耶穌治好了一名天生的瞎子後,便以瞎眼作喻,說法利賽人愛黑暗而不愛光。時至今日,醫學昌明,但可惜,盲目的人不少,麻木的人還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