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與事\菜市場的發展\馬 文

時間:2018-04-19 03:15:50來源:大公網

小時候,仍住在北京時,因為是跟姥姥住,她年紀也大,所以即便我是男孩子,也少不了把我往菜市場裏帶。現在想來,如今的我能活得這般接地氣,跟當時逛的市場多估計也是不無關係的。去得最多的,當屬東單菜市場了。

那個時候的東單菜市場很大,商品琳琅滿目,人群熙熙攘攘。在購買東西還需要糧票的年代,東單菜市場肯定能讓你大開眼界:當時的市場內堆積了大筐的蔬菜,新鮮可人,很多人寧願排隊也要等着購買這裏的蔬菜,不僅好而且多,不像別的小菜店蔬菜存量很少,排隊排上了也賣完了;菜市場中的鮮活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品種豐富,只要你想買的,你都能在菜市場中找到;對我最有吸引力的是貨架上的點心,菜場中有稻香村的櫃枱,只要走近櫃枱,點心的香味沁入心扉,饞蟲馬上就出來了,我喜歡到點心櫃枱去看當季上架的點心,使勁地記在心裏,回去纏着姥姥來買。

那真是逛菜市場,因為我從來不買菜,那時我還小,手裏都沒錢,消費是不可能的。可是,逛東單菜市場,就是我小時候喜歡做的事情。後來,隨着時光的消逝,我漸漸長大了,去菜市場的次數少了;再後來,我離開了北京,南下到了香港。

如今,我已然沒有什麼機會再去東單菜市場閒逛了,偶回北京再去找它時,過去的東單菜市場早已變了模樣,老北京人向我指着一座現代化的商場說:「原來的東單菜市場早就改建啦。」我心中有些遺憾:那個童年裏帶給我無限快樂的菜市場消失了,不知如今的它又是一幅怎樣的光景。

這樣想着,我就走進了新建的東單菜市場中,這棟灰色的大樓,上下共七層,建築面積超過九千七百平方米,規模堪比社區型購物中心。其中,地下三層為停車場,地下二層為倉庫和冷藏設備,從地下一層到地面四層為居民消費區。新市場的農副產品銷售形式向綜合超市看齊。地下一層為自選型超市,主要銷售生鮮、果蔬、肉類和水產;地面一層主營煙酒副食和生活用品;二層為老字號大小體驗區;三、四層為餐飲區。東單菜市場整體招商工作已完成,二層有北京稻香村、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號大小品牌;三層為特色小吃大排檔,分為十六個檔口;四層還有玉林烤鴨入駐……這樣的「菜市場」即便在香港我也是不曾見過的。

菜市場的攤販告訴我,東單菜市場還入駐了京東到家,借助送貨到家覆蓋到更多的人群。我驚嘆不已,從業態上看,東單菜市場已經不是菜市場,而是現代商超模式,還搭載了當下消費最流行的網購模式。見到市場裏買賣的人群還是熙熙攘攘,看到小攤販們愈發齊整得體的着裝,我知道,東單菜市場已然有更好的發展了。童年的樂土啊,我為你高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