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暖意/吳 非

時間:2018-01-18 03:16:02來源:大公網

  相傳鯽魚餅與鯛魚燒同源於江戶時代的「今川燒」,因發源地近神田「今川橋」而得名,是燒果子的一種。今川燒外形起先並不花哨,呈圓餅狀,因此在台灣也被形象稱作「車輪餅」。到了明治時代,商販神戶青次郎見今川燒銷量下降,遂將圓形改為鯛魚狀。鯛魚在日本,更多帶有的是文化寓意,從俳文集《鶉衣》中的「花屬櫻,人乃武士,柱乃檜木,魚乃鯛。」一句便可見一斑。又因其日語發音與「可喜可賀」相似而被認為有吉利之意,自然成為節慶喜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改良後的今川燒取鯛魚外形以求討喜,果真廣受歡迎。

  說來鯽魚餅與鯛魚燒也曾有過外形之爭,不過後來達成共識,異國異形,各具特色也各為傳統。如今二者內餡都再不止於紅豆,水果、芝士、朱古力,花樣迭出。幾年前在京都吃到「抹茶冰激凌鯛魚燒」,外形十分有趣,張開的大口足有一指寬,抹上冰淇凌後像極一隻貪吃的魚,一改印象中鯛魚燒的扁平模樣。

  然而記憶深刻的卻不是這些奇巧。曾在台北小住,住所樓下有個車輪餅攤。二月的台北十分寒冷,熱氣騰騰的車輪餅成為過路必買。攤主訥言,很少搭話,不像個世故的生意人。她家備有甜鹹兩種口味,甜的依舊是紅豆泥,鹹的則是蘿蔔絲。鹹口聽來奇怪,卻意外好吃,於是每次總要猶豫許久,不知如何抉擇。一日大雨,濕冷加劇,照例糾結後選一隻付錢。轉身要走,卻被攤主叫住,從窗口遞多一隻過來,嗓音一把軟糯:「今天很冷吼?妹妹拿着暖手吧。」小小舉動,卻使異鄉感立時消散。

  人對食物的記憶,往往不僅於色味。有人說鯛魚燒是冬日情侶必食,又有人說鯽魚餅是冬天留下的印記。可見無論味道外形如何,都同樣是象徵溫暖的符號。這種暖意,既關乎溫度,也關乎人情。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