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踏尋船》的試驗/楊 騏

時間:2018-01-17 03:16:05來源:大公網

  R&T(Rhythm & Tempo)是以表演、推廣踢踏舞藝術為主的本地藝團,既往製作如《踢踏飆城》與《狂人止步》都是很出色的作品。

  新作《踏尋船》剛於上周末假西灣河文娛中心上演。

  R&T此次邀請來不同界別的藝術家一起加入創作與演出。他們第一次做這樣的嘗試就不僅拉來舞蹈界的藝術家,例如現代舞的林波、街舞的陳穎業,還邀請來擅長節奏口技和彈結他的黎義,以及魔術師Henry Harrius,五位背景迥異的藝術家來合作這一齣《踏尋船》,可謂極有野心。

  《踏》有不少妙筆。第一場「生存」中,郭偉傑的赤腳踢踏及鎖鏈舞,這一幕最是亮眼。這段故事講述獄警押送罪犯去往監獄島的途中,遭遇了大風暴,幾人分別流落荒島。郭偉傑始終沉着腰、佝僂着身軀,雙手纏繞着繁複的手銬與鎖鏈,拖着步子走至舞台中央,「大難不死」的模樣演得貼骨。

  最具挑戰的是,他未着舞鞋,赤着雙腳跳起了踢踏舞,比起穿着舞鞋的狀態,須要多消耗上數倍的氣力,更體現出了「生存」之「艱難」,從技巧到意涵都是神來之筆。

  另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場「安排」中,黎義的節奏口技與郭偉傑的踢踏、陳穎業的街舞、林波的現代舞互相「舞鬥」,相互之間能因應對方的節奏、動作做出類即興的演繹,令舞影四濺、火花四射,真正體現出R&T「致力把踢踏舞這門藝術推廣至各個層面」的深意。

  雖說藝術家有野心是好事,然而也因為R&T第一次嘗試跨界合作就過於貪心,導致演出雖有妙筆,但整體成果並不十分理想。例如在場景調度上仍顯不足,轉場略顯生硬,致使本就薄弱的戲劇張力又散了架;舞台布景想造出立體層次,卻將表演者可站立的區域切割得過小,限制了舞蹈動作的發揮。

  故事性雖不是我看舞蹈表演時很注重的元素,可是「劇本」若過於孱弱,對普通觀眾而言,不是件很友好的事。所有故事情節、舞台設計、動作編排,都是為了將踢踏、現代舞、街舞、節奏口技及魔術這五項元素能有機串聯而勉力發展出來的,只不過,若然影響到舞作本身的表現力,只讓「內容」服務於「形式」,豈不是適得其反、本末倒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