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適時溝通效應高\徐貽聰

時間:2017-12-10 03:15:29來源:大公網

  十二月六日晚十一時許,夜已深了,正準備就寢,手機微信裏突然冒出幾句話:「大爺爺你寫的太棒了大爺爺你的我都能懂謝謝你大爺爺能把告我爺爺的狀寫上去謝謝你大爺爺」,「大爺爺我會安照你發的三點突出和不突出去做的謝謝你大爺爺」。內容有些稚嫩,沒有標點符號,還有錯別字。再細看,是侄孫女發來的,一陣驚喜隨即襲來,興奮之感有點按捺不住。

  原來,這是我的一篇短文引發出來的反應。看得出來,她的表達是自發的,沒有大人的啟發,也沒有經過大人的修飾。有理由猜想,短文對她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將會是比較長時間的。

  十二月五日凌晨,我突發「靈感」,寫了《關於「代溝」的思與悟》一則短文,並隨即發給了《大公報》。沒有想到的是,該報第二天就將之刊發。在竊喜中,我給我的遠在故鄉的弟弟發去信息,告訴他此事,並讓他將文章內容讀給他的孫女聽,因為與她有關。可能是我的弟弟讓他的孫女晚上下課後在電腦上直接看了《大公報》,她寫來了上面的幾句話。

  年僅七歲的侄孫女能夠明白我對她的期盼,並主動表示要按照我對她的要求去做,自然讓我高興。她能夠自己表達思想的能力、勇氣和獨立性,也讓我有一種由衷的滿意感。不免想到,現代的傳遞速度真快,相互溝通產生的效應也非常迅速、直接。同時,還讓我對互聯網的作用增添些許感性認識,不過這是他事,不在此文的議論範圍,不去多言。

  人與人的交往中需要溝通,適時的溝通更有其應有效應。相互溝通,適時說明情況和原委,可以拉近感情,避免誤會的積累,是顯而易見的結果和反應。多年來,我始終堅持這樣做,無論是在同事間,還是在家人中,遇到需要溝通的事情,我都會想辦法及時說清,或者作必要的解釋,從而形成了我與同事、朋友、家人之間的良好關聯,基本上不存在誤解、隔閡,交往也就親近、自然、無間。退休多年了,每天依然電話、郵件、短信不斷,手機更是時時不離手,常常半夜裏還會打開翻看,應該與這種「溝通」概念有關。

  如今,我在與年小的「隔代人」之間的交往中,也力爭及時的溝通,不僅讓他們知道事情,還要知道我們對各類事情是如何考慮和處理的。或許,這就是「吃鹽也多」的老年人對後人能夠起的積極作用之一吧。當然,時代不同,「代溝」明顯,在溝通和傳遞中需要注意方式,還要避免強迫,否則不會起到想像的作用。

  一些胡思亂想,或者是「無病呻吟」,偶思偶感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