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今年 我們正在追的獻禮劇/劉 毅

時間:2017-12-03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傳奇大亨》以邵逸夫為原型,回望中國電影百年史/網絡圖片

  今年的電視劇市場,因為恰逢三大事件─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建軍九十周年、十九大勝利召開,而令獻禮劇成為熒幕主流,《人民的名義》、《索瑪花開》、《熱血軍旗》、《我的1997》、《傳奇大亨》盡在此列。

  有的觀眾一聽到獻禮劇,一定會想到國家主流敘事的宣傳,並產生情節枯燥乏味等先入為主的判斷,然而綜觀今年熱播獻禮劇打破固有劇情設定,依靠對時代的刻畫、對人性的反思、對情感的觀照,對先輩的緬懷,都把人們牢牢固定在電視劇前,均有不俗收視率。其中,《人民的名義》更是風靡大江南北,獲人民點讚。

  套用導演王偉民的一句話,即使是創作獻禮劇,也能講出好看的故事。《索瑪花開》聚焦扶貧幹部,雖全方位展示國家的扶貧國策,卻打破說教口脗、強行灌輸等方式,而是順應觀眾審美,以商業劇手法拍攝電視劇集,如女主人公王敏書記在谷莫村的扶貧經歷猶如過五關斬六將,以賦予角色任務、解決任務的強情節,推動情節發展。

  另外,主人公性格也非過去的扁平「人設」,而是生動可感,與現實生活並不遙遠,遭遇的感情線具現實色彩,如《索瑪花開》劇中八○後女書記王敏受挫後,父親指出她的問題所在,王敏本已難過萬分,又受到父親的批評,遂向父親發火,父親就告訴她:「世界上的任何難題都是有答案的。」父女倆對話一如現在的年輕人,總想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

  再如正在浙江衛視熱播的《傳奇大亨》,則是獻禮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以一代傳媒大亨「六叔」邵逸夫為原型,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顧延枚(張翰飾)從開拓南洋市場,到恢復戰亂後的香港電影市場,以顧家四兄弟電影業打拚歷程,回顧百年中國電影傳奇,可謂一次大膽嘗試。

  作為一部獻禮劇,《傳奇大亨》的講述方式並不刻板,在邵逸夫個人經歷基礎上,豐富人物感情線,加入傳奇元素,拉近與觀眾距離。顧延枚對電影事業的堅守,以及四兄弟面對危難時的守望互助,充滿勵志和溫情,從中折射早期中國電影人對夢想的百折不撓與民族風骨,再以顧家老三、老四在香港的奮鬥史,展示戰後香港電影市場之崛起和發展。

  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今年最好看的獻禮劇又是哪一部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