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俄約定抵制篡改二戰歷史

時間:2017-12-03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二○一五年五月九日上午,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左二起:彭麗媛、習近平主席、普京總統、加列耶夫大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馬.艾.加列耶夫大將,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十分敬重的人。

  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加列耶夫大將代表俄羅斯軍事科學院,與吉林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成立「二戰─抗戰及戰後國際和平研究中心」,以落實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關於「兩國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行徑」的約定。/何 雁

  加列耶夫大將最近一次訪華,是在二○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他九十三歲高齡,率領代表團再次訪問吉林大學,出席首屆中俄國際學術論壇。論壇結束後,向普京總統提交報告。

  迄今,俄中雙方在莫斯科與長春,已成功舉辦三屆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加列耶夫大將指出,俄中兩國學者在該領域緊密合作,開展相關研究,已經得到普京總統關注。

戎馬半世紀 戰略視野廣

  加列耶夫大將是傑出軍事理論家。二○一五年九月,他應邀來華,參加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一日下午,在北京東方君悅酒店十層會客廳,接受外交部與新華社兩家單位聯合採訪,我作為全國友協陪同也在現場。

  加列耶夫大將說:「我首先要提出,中國人民抗戰歷史是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東北,首先發起軍事挑釁,佔領東北三省,扶植偽滿政權,並建起一些基礎設施,比如偽滿鐵路等,力圖通過這些措施,奴役東北人民,並逐漸地佔領中國。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行英勇頑強抵抗,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間,蘇聯給予大力支持與幫助。我要強調的是,抗戰初期,蘇聯就向中國派出一千二百四十架戰鬥機,兩千餘名飛行員。其中,十分之一的飛行員犧牲在中國土地上。因此,蘇聯對中國抗戰支持,可以說是巨大的。」

  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是中國政府舉辦的重要活動。所有受邀外國友人與中方陪同,均下榻北京東方君悅酒店。酒店封閉管理,出入嚴格安檢。加列耶夫大將住在十層。九月一日晚,在酒店底層餐廳用餐,我又遇到他,把事先擬好的採訪提綱提交上去。

  由於時間緊迫,九月三日閱兵式後,加列耶夫大將放棄觀看文藝晚會,在酒店完成給我的書面答覆。四日上午,他返回俄羅斯。

  將軍給人的印象是:和藹可親,博學多聞,戎馬生涯半個世紀,具有廣闊戰略視野。一九二三年七月,加列耶夫出生於車里雅賓斯克。一九四一年,從塔什干步兵學校畢業,即作為步兵排長參加偉大衛國戰爭,隸屬於西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

  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三個月後,加入對日作戰。加列耶夫作為遠東第一方面軍第五集團軍參謀,參加滿洲戰略性進攻戰役。

  蘇軍赴東北激戰日軍

  遠東蘇軍總作戰意圖是: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一方面軍與遠東第二方面軍,這三個部分兵力協同動作,從西、北、東三個戰略方向,向東北腹地實施迅猛向心突擊。其中,從蒙古國向東、從蘇聯濱海地區向西,實施相對主要突擊,奪取東北重要政治、經濟中心──瀋陽、長春、哈爾濱與吉林,以猛烈突擊分割關東軍主力集團,迅速合圍將其殲滅於東北北部與中部平原地區。

  八月九日凌晨一時,遠東蘇軍三個方面軍先遣部隊,未經炮火準備,冒雨越過邊界,取得全線突破。九日上午八時三十分,遠東第一方面軍主力發動進攻。進攻地域內,蘇、日兩軍最先發生激烈戰鬥。關東軍總司令部發出第一道命令,第一句就是「東正面之敵已開始攻擊。」

  經九日至十一日三天激戰,加列耶夫所在第五集團軍,摧毀敵軍長達六十公里防禦陣線,佔領綏芬河築壘地域日軍工事。十三日,遠東第一方面軍攻佔東部邊境林口、穆棱等地後,以大量坦克機械化部隊迅速西進,並向日軍第五司令部所在地──牡丹江市發起進攻。該地日軍沒有後撤,以四個師團抵抗,並一再反突擊,雙方進行五天反覆爭奪。

  加列耶夫親歷這場戰火較量。蘇軍在強大炮火與飛機轟炸配合下,攻克最後築壘地域,為此付出高昂代價。牡丹江附近爭奪戰,成為蘇、日兩軍在東北戰場上,最為激烈一場惡戰。

  八月二十二日終前,關東軍大規模有組織抵抗已經停止。九月二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之後數日,東北境內清除零星日軍戰鬥,才告結束。其間,加列耶夫與一個軍官小組,去救援陷入合圍的第八十四騎兵師,因表現突出,榮獲一枚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九月三日,遠東蘇軍總部進駐長春。這場戰役歷時二十四天,其中戰鬥行動不到十天,以全勝告終。蘇軍擊斃日軍八萬四千人,俘虜六十多萬人;蘇軍損失一萬二千人,受傷二萬四千四百人。蘇軍以強大攻勢,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促進中國人民抗戰取得勝利。

  年輕時的加列耶夫已積累豐富作戰經驗。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間,他與中國東北革命委員會主席高崗會過面,與著名將領劉伯承有過交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形成提供幫助。

  一九五○年與一九五九年,加列耶夫以優異成績,分別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與蘇軍總參軍事學院。一九八七年,他被任命為蘇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主管軍事科學研究與戰役訓練。

  斥日本企圖為侵略罪翻案

  加列耶夫大將撰寫大量學術著作,代表作有《勝利將帥及其軍事遺產》、《軍事科學》、《未來武裝鬥爭的輪廓》等。一九九五年起,他擔任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院長。

  加列耶夫大將尖銳指出,在篡改二戰歷史浪潮中,對滿洲戰略性戰役,出現不少無稽之談。日本人一向善於僱用所謂「朋友」,為他們的無恥行為辯解。

  「懺悔」基金會主席阿爾漢格爾斯基就說:「比如說,我們至今都很少知道,希特勒投降之後.在我國東部邊境發生了什麼。蘇聯於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加入對日軍事行動。」他呼籲俄羅斯向日本懺悔,並揚言:「老一代俄羅斯人除了譴責日本軍國主義,也該為一些事情對日本心存感激。」

  首先要為這樣一件事,即日本在蘇聯對德戰爭期間,似乎信守中立條約,使蘇聯能夠在一九四一年,從遠東向西線調動部隊,正是這些部隊挽救了莫斯科,保障了戰爭轉折。阿爾漢格爾斯基認為:「如果日本加入戰爭,蘇聯處境就沒有指望了。無論上帝,還是朱可夫,誰都幫不上忙。」

  這個「懺悔」基金會主席建議,以俄聯邦總統令或議會法律形式,修改蘇聯對日戰爭政治地位。他說:「應該用自己的名稱稱呼事物:蘇聯襲擊日本──未受到任何日本行為挑動的直接侵略行為。」

  加列耶夫大將對此持異議,他強調,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武裝部隊共有約七百萬人、一萬架飛機及五百艘戰艦;美國及其盟國在亞太地區,共有約一百八十萬人及五千架飛機。如果蘇聯不加入戰爭,關東軍主力就可能集中起來對付美國。據美國領導人推測,戰事還將延長兩年之久,還要再付出幾百萬人生命。

  德軍進攻蘇聯後,日本針對蘇聯,在滿洲一直屯有四十個師,大大超過整個太平洋地區兵力,形成持續進攻威脅。由於日本首先要實施太平洋地區侵略計劃,進攻才被推遲。一九四五年《波茨坦公告》宣布:「給日本結束這場戰爭的機會。」日本否定這一提議,蘇聯才不得已加入戰爭。

  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不久,羅斯福堅決請求斯大林對日本開戰。斯大林認為:「我們主要敵人依然是希特勒德國。如果蘇聯削弱抵抗德國侵略力量,就會導致軸心國力量加強,對蘇聯與我們的盟國造成損害。」這一切說明,把日本描繪成俄羅斯拯救者,這種企圖完全站不住腳。

  有人說,是蘇聯破壞《蘇日互不侵犯條約》,這種說法不對。況且,蘇聯政府已於一九四五年四月,申明廢除該條約。條約有效期內,日軍七百七十九次破壞蘇聯陸上邊界,四百多次侵入蘇聯領空,非法扣留一百七十八艘蘇聯商船,還擊沉十八艘。

  在遠東,蘇聯紅軍大量兵力受到牽制,無法投入對德作戰。德國進攻蘇聯後,日本對蘇聯持公開敵對立場,聲明與德、意簽訂三方條約,對日本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九四五年八月初,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不打算投降。很明顯,如果沒有蘇聯,戰爭還會拖延下去。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在一九四五年六月二日致杜魯門備忘錄中寫道:「只要開始進入,我們就不得不……比在德國更為殘酷交戰來完成。結果,我們將遭受巨大損失,可能會被迫離開日本戰場。」英國首相邱吉爾說,蘇聯政府同意參加對日戰爭,對英美「具有極大意義」。

  嚴正回應詆毀衛國戰謬論

  加列耶夫大將明確指出,滿洲戰略性進攻戰役,是偉大衛國戰爭最出色戰役之一。這場戰役中,蘇軍以最小損失,短時間內粉碎日本強大關東軍。

  從科學歷史學角度,最有力結論是:蘇軍滿洲戰略性戰役,是偉大衛國戰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原因在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國家防禦計劃,是以西部對德國與東部對日本,抵禦軍事威脅的統一戰略企圖為出發點。主要目的是,受到侵略時,逐次粉碎敵人。

  對德戰爭期間,蘇軍有近四十個師被牽制在遠東,海上、空中與陸上邊界,保持經常性軍事緊張狀態。日本人進行上千次挑釁,擊沉蘇軍艦船,擊落蘇軍飛機。大量蘇軍部隊從遠東調到西線,之後,大批部隊又從西線調回東線。從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至八月九日,蘇軍調動四十萬人、七千門火炮、兩千輛坦克、一千一百架飛機及大量其他物資。

  這場戰役的勝利,也洗刷了一九○五年日俄戰爭恥辱,保證俄羅斯土地—南薩哈林島與千島群島回歸。儘管「關於軍人榮譽日」聯邦性法律,沒有把這一天規定為榮譽日,也不能抹去這一歷史事件。老戰士們不止一次地要求,把九月三日重新列入俄聯邦紀念日。

  近年來,俄羅斯國內及國際上,掀起一股詆毀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的運動。為賦予這一運動以「歷史依據」,出現「重新看待」或顛倒整個國家歷史的亂流。

  在《莫斯科共青團真理報》看來:「不,我們沒有取勝。或者是這樣:雖然打勝了,但卻是失敗。如果不是斯大林打敗希特勒,而是希特勒戰勝斯大林,會不會更好?我們解放了德國,但也許德國解放我們會更好。」

  二○○五年五月九日,《生意人報》政權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明天爆發戰爭,您願意投身保衛祖國嗎?」有人回答:「我願意保衛祖國免遭中國、伊朗、越南入侵,但不願意保衛祖國免遭西方入侵。我會用鮮花歡迎西方,成為它們的第五縱隊。俄羅斯沒有自我治理能力,應該由外來某個人來治理。」

  普京總統在提交俄聯邦聯邦會議的國情咨文中,正確指出:「蘇聯解體是本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安德魯.卡欽斯卻不同意這種提法。他認為:「對西方而言,蘇聯垮台是二十世紀最輝煌成就……為安全而放棄主權是後現代時期歐洲特點,也是今天歐盟基本原則。」

  由上述言論可見,這種投降主義歷史觀,近年正被強加於俄羅斯。

  顯然,為了證明所有這一切,就需要一部「改寫的歷史」,以使人們相信:由於俄羅斯過去就不中用,那麼,就不要指望有輝煌未來。

  加列耶夫大將進一步指出:歸根到底,在於剝奪軍隊戰鬥力主要部分──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幾個世紀以來,紅軍、蘇軍,也包括俄羅斯軍隊的突出優點。但新自由主義學派的作家、歷史學家、記者們,直截了當地聲稱,偉大衛國戰爭勝利,是老一代「保守分子」把守的最後一塊陣地,他們呼籲要消滅這塊陣地。在國際上,很早就開始重新看待二戰結果的運動,目的是為建立「國際新秩序」掃清道路。

  抹殺偉大衛國戰爭,對俄羅斯尊嚴造成巨大損害,動搖了國家威信。因此,對所有這些意識形態的破壞行為,必須堅決做出回應。正如普京總統所說:「我們將捍衛關於這場戰爭的真相,要與任何歪曲這一真相、貶低與侮辱陣亡者的企圖作鬥爭。」

部分圖片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