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丁元表示《29.01.64》是趙無極狂草時期的代表作,估價八千五百萬至一億二千五百萬港元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報道:二○一七年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將於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九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今日起在同場開放預展,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時以「佳士得名釀」專場拉開拍賣序幕,合共十八個專場陸續舉槌。
趙無極作品「書畫同源」
今次秋拍於昨日舉行傳媒預展。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佳士得香港亞洲區副主席暨亞洲二十世紀當代藝術部門主管張丁元、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主管曾志芬等簡介重點拍品。
趙無極一九六四年所作《29.01.64》,估價八千五百萬至一億二千五百萬港元,是十一月二十五日「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拍場次最重要的拍品。張丁元介紹,該作品為趙無極狂草時期的代表作,背景為風景構圖、並融合書寫手法表現抽象主題。他說,趙無極將「書畫同源」概念融入其中,以「墨分五色」技法表現,畫中有許多山水畫細節如樹木、遠山的風景,自然印象糅合成抽象;遠看畫作,似有「壽」、「家」或「愛」字在其中。「趙無極希望透過作品與觀眾溝通,你看到什麼字,那就是你與作品之間的溝通感。」張丁元說道。
該專場另一重點拍品是常玉一九三一年作《粉瓶小野菊》,時隔二十五年重返拍場,估價五千萬至六千萬港元。張丁元表示,作品中的花採用擬人化手法,就像一位靠着窗戶的少女。他認為常玉的作品在色彩、線條上,營造出一種氛圍,把人物的詩意性帶入靜物的世界,這是他最獨特的創作風格。張丁元認為,這幅畫特別之處是畫布底層曾畫了兩個裸女。「常玉當時可能因為生活拮据,畫布重複使用,但正正因此,原來裸女的造型形成特別的線條,而這些線條交互成為畫作的一部分,使靜物的擬人化產生視覺樂趣,引人入勝,觀者很難察覺或形容這種感覺,這也是常玉的魅力。」他笑稱。
明朝五彩罐底價逾億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將以估價待詢上拍,是十一月二十七日「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拍的焦點拍品。曾志芬表示,明朝嘉靖官窰蓋罐數量珍稀,帶原蓋者更是鳳毛麟角,拍賣市場上僅出現過四件(含此件)。她又說,這件瓷器比達文西創作於一五○○年的《救世主》晚約五十年,後者此前以天價三十五億港元成交,保存了四百多年的五彩魚藻紋蓋罐仍毫無瑕疵,相信亦能創造紀錄。她補充,此拍品之前於二○○○年以四千四百零四萬四千七百五十港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在媒體的多次詢問下,曾志芬透露該拍品今次底價逾一億港元。
此外,傅抱石《琵琶行》、吳冠中《白樺》、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奈良美智《MIA》等重量級作品亦將上拍。更多詳情可瀏覽佳士得官網:www.christies.com,或關注微信官方帳號「christies1776」。
圖片: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