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銀耳羹/吳 非

時間:2017-11-21 03:16:19來源:大公網

  讀大學時的室友主修中藥,畢業後去了美國。前段時間看她在社交平台發了長文,說是朋友辦生日party,每人要帶一道自製甜品過去。時值仲秋,天乾物燥,室友於是燉了滋陰潤燥的銀耳蓮子羹,在一桌蛋糕布丁中顯得有些突兀。一頓飯下來,滿桌高熱量甜點大受歡迎,唯獨銀耳羹無人問津。

  長文結尾,室友感慨道:「中式的傳統糖水,並不以『取悅』為目的存在,每一道裏都有中醫養生的含義。我這道幾乎不甜的甜品沒人買帳,原本也在意料之中─本來就不是個吃着為了開心的東西嘛。」

  讀罷感觸頗深。莫說西方社會飲食習慣歷來如此,即便在廣東香港一帶傳統糖水的「發源地」,如今情況也很相似。前幾年住得近九龍城,滿街糖水店鱗次櫛比,越夜門前越是大排長龍。顯眼的幾家店主打「中西合璧」,雖然也有芝麻糊等傳統糖水,菜單上醒目的大幅圖片卻多為「雪花綿綿冰」、「白雪黃金卷」一類花巧。常見幾個着校服的小女孩圍坐一桌,嘰嘰喳喳舉着小勺分食狀若小山的各色雪花冰。低頭看看自己面前無比樸素的一碗杏仁茶,一時間有種上了年紀的悲哀。

  中式糖水雖不算「流行」,到底也沒衰落。每每和朋友約了食糖水,總有那麼一兩個說自己最近喉嚨痛不敢貪涼,或是身體虛該要補補。這時傳統糖水就低調出場─川貝蓮子燉木瓜、百合銀耳薏米粥,端上來還冒着熱氣,看着就是心頭一暖。一次聚會趕上氣溫驟降,胃不舒服。剛好有朋友點了份銀耳羹,嘗了口說裏面的銀耳不像平時吃的那麼脆,反而軟糯黏稠,不如換給你吃。一碗吃完,胃痛果真有所緩解,倒比之前吃藥見效更快。驚喜之餘卻也好奇,印象中爽脆適口的銀耳,是怎麼燉成一碗黏糯湯羹的?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