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容若本不姓納蘭/蓬 山

時間:2017-11-21 03:16:16來源:大公網

  若說這些年最暢銷的古代詩人,恐怕非納蘭性德莫屬。李白、杜甫的作品鮮有人問津,而以性德為題材的各種詩集、傳記、小說、電視劇卻層出不窮。

  的確,除了婉約淒美、纏綿清麗的詩詞,納蘭性德豪門貴胄、簪纓世家的出身,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形象,甚至而立之年溘然而逝的短暫人生,幾乎集合了所有傳奇元素,無怪乎痴男怨女哀嗟感傷。正如性德詩友吳綺所言:「非慧男子不能善愁……若容若者,所謂翩翩濁世佳公子矣。」

  因性德字容若,所以不少文章稱其「納蘭容若」,但這種說法其實乃是一個美麗的小錯誤。

  納蘭性德係大學士明珠之子,原名成德。因避康熙皇帝太子保成諱,而改名性德。但保成不久改名胤礽,性德亦改回原名,自此各種落款亦皆復自稱「成德」,故性德之名用的時間很短。乾隆五十年的一份上諭中,乾隆皇帝因質疑成德當年十六歲中進士乃考官逢迎明珠的黑箱操作,下令調查史料,並批評「成德之濫竊文譽」。

  按滿族的習俗,有氏有姓有名。氏脫胎於原來的各部落,如赫舍里氏、那拉氏、鈕祜祿氏等。納蘭氏即那拉氏的不同音譯。入關之後,滿族逐漸漢化,取名多以兩字,前者為姓,後者為名,且父子不必同姓。如著名的富察氏望族傅恆、福康安、德麟祖孫三代,分別姓傅、福、德。

  因此,納蘭性德,納蘭為氏,性(成)為姓,德為名,容若為字。以李太白、杜子美格式,性德應稱「性(成)容若」。

  實際上,清人大多文士學者,如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陳維崧、性德同時代詩人劉獻廷、清末民初滿族學者震鈞,皆稱其為「成容若」。

  戴璐《藤陰雜記》有一則「淥水亭為成若容着書處」,乾嘉時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中則稱「成容若德,為納蘭太傅長子」。也有少數人,如清末張德瀛《詞徵》用「性容若」。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