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印度起跑線/鍾林芝

時間:2017-11-21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印度電影《起跑線》讓人反思社會話題/資料圖片

  「贏在起跑線」似乎是全球父母都會為之瘋狂的一句魔咒,為了孩子的將來,你可以拚到什麼地步?從胎教就開始賽跑?從學前班就開始比拼?還是從幼兒園開始加塞各種補習班?教育問題近年來一直是我國頗受關注的社會熱題之一,而這一現象在鄰邦友國一樣存在,印度電影《起跑線》就是案例之一。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港譯:《作死不離3兄弟》),到票房驚人的《摔跤吧!爸爸》(港譯:《打死不離3父女》)再到如今的這部《起跑線》,印度電影近年來可謂風生水起,不僅在中國市場贏得了熱烈的反響,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不俗的票房成績。我想,這些大熱的印度電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如此佳績的原因都少不了這一個:在娛樂中探討社會問題。

  《三傻大鬧寶萊塢》裏調侃了古板、僵硬的教育理念,《摔跤吧!爸爸》則批判了重男輕女的傳統,這一個個原本非常沉重的話題,被印度人機智地用充滿喜感的劇情包裝起來,讓整個故事既有啟發意義,又輕鬆、幽默,很有觀賞性,自然地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如今的這部再次大熱的影片的印度原名叫做《Hindi Medium》,梵鏡論壇將它譯作了《起跑線》,可謂是相當貼切。

  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電影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地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們才只能待在中產階級,接着她又表示,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可以說,這段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而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命運」中的「命運」,其實就是印渡口中的「階級」,命運越好,階級越高。於是,拉吉和米圖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搶奪起跑線的行列中,在其間,他們遇到了不計其數和他們一樣的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可謂是不辭辛勞。

  可惜的是,在這條階級攀升的道路上,並不是吃的苦頭多就能夠取得成功的,往往還是無功而返。影片中的好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對孩子的父母還有各種嚴苛的考核,包括學歷、談吐、職業收入等等。於是,來自中產階層的拉吉夫婦,花重金搬進了學區房,並開始了一系列假裝上流人士的行動,簡直是洋相百出,引人捧腹……但是,一番燒錢又費力的奔波後,女兒皮雅還是被學校拒絕了,拒絕的理由就是,「學校不想錄用店舖老闆的孩子」,因為「店舖老闆」不是學校想要招收的上層階級。

  如此,人們口中的「起跑線」就不再是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起點,而是孩子所出生的家庭出身起點。進而,社會競爭的公平機制也在這樣的風氣之下開始變得蕩然無存──因為中下階層的孩子一出生就輸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但是,這種粗糙的政策本身就不公平。上流階層憑身份入學,貧困階層靠政策入學,中產階級就成了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那群人,這對他們有何公平可言?

  影片中的拉吉夫婦正是這一尷尬的中產階級人士,在假裝上流人士失敗之後,他們不得不搬到貧民區,開始了扮窮生涯,為女兒爭取寶貴的入學配額。為了融入貧民生活,做戲做足,騙過監督員的檢查,拉吉夫婦又鬧出了不少笑話。

  電影裏的喜劇部分,多數發生在拉吉夫婦假裝一個他們不屬於的階層時,他們在上流階層有無法融入的窘,在貧民地區有無法融入的苦。這樣的巨大反差為觀眾奉獻了足夠笑料的同時,更是深刻反映了印度階級間的巨大貧富差距──上流階層的一擲千金對比貧民區連飲用水都無法得到保障,給觀者造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

  皮雅最終能否進入名校就給尚未觀影的大家留個懸念吧,但觀影至末,令人深思的其實已經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是階級固化的現象了。印度的電影製作能從教育的環節,深入到階級固化的議題,並且還將這樣沉重、嚴肅的內容,拍得妙趣橫生,又擲地有聲,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但電影背後,又扎痛了多少顆「可憐天下父母」的心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