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飛演講的第一手資料/小 可

時間:2017-11-21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在傳媒界三十多年,也曾長期編教育版和校園版,對於新聞的第一手資料、第二手資料,以及校園內外的新聞採訪,筆者感受良多。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日前來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全港大約有三分之一,即約有五十間中學接受教育局邀請,向學生直播李飛演講。有份直播的一間中學,校長多次接受傳媒訪問,不亢不卑,勇敢、耐心、詳細地向公眾解釋對學生這種新學習模式的安排。他們珍惜直播,因為那是第一手資料,學生聽了,翌日再聽傳媒新聞報道經過摘錄的第二手資料,兩相對比,在通識科和中史科老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個人分析。這讓筆者由衷佩服。社會上凡有大新聞,筆者也注重第一手原材料,從頭至尾,之後再對比某些只有超短摘錄且滿有政治立場的報道,當中的新聞真相,便一目了然。學生能有這種機會,既學基本法,也學如何從不同來源的資料中看問題,訓練獨立的分析能力,對解決自身生活上的問題也有幫助。

  《基本法》原是中學生通識科的必學內容,有基本法權威專家演講,求之不得。有非建制派中人說,學生的母語是粵語,李飛講的是普通話,況且研討會對象是有一定資歷的大人,中學生怎會聽得懂?筆者看畢李飛整個約五十分鐘的演講,他談及有國家憲法才有基本法,才有特區政府,請香港人問問自己的根和源,「兩制」之上有「一國」,勸導港人愛國。這對學生當然也很有益。演講中並沒有太艱深的詞彙和理論。上述中學讓中三、中五和中六學生看直播,普通話早就在香港的中小學教授,中五中六學生,快考大學了,說年幼,也不太年幼吧。這些同學的水平如何,是否能吸收演講內容,能吸收又吸收到多少,誰都沒有該校校長和老師清楚,作為校外人,理應尊重他們的選擇。況且,由通識科和中史科教師從旁指導,學生反覆討論,又把問題寫出來,學校將問題歸納交給教育局再轉李飛,這個學習過程實在難得。

  自稱民主派的非建制派人士,常常說要民主,要言論自由、收取信息自由,意即要聽不同意見,不要偏聽。也因此,來自官方、民間的信息都聽,才夠圓滿,才兼收並蓄,沒有偏聽。

  今次直播,有學生勤做筆記,有記者就說是「知道有鏡頭對着嘛」;另一方面又說「有學生打瞌睡」。目的只是想造成「學生不願意聽講」的扭曲觀感。懂得在鏡頭前「扮做筆記」,卻又不懂得在鏡頭前「扮精神抖擻」,聽起來前後頗矛盾。這類記者總愛挑目標對象的「毛病」,以迎合他們的既定立場,把自以為是的「毛病」無限放大,像這類誤導大眾的事例,屢見不鮮。平時上課,學生中總有不同表現,有留心聽課的,也有打瞌睡的,把這些放大,毫無意思。波譎雲詭的政治生態中,連純樸的學子也捲進去,很不應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