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河就在劉秀逃亡的宛洛古道路上,皇路店過去,一站之地,一道土崗,翻過去就會眼睛一亮。萬頃碧波,水霧撲面:水面上星羅棋布往來如梭的,是遊船。
這個地方向南便是麥仁店,也是劉秀曾倉皇奔命的地方,一大片湖岸的丘陵地區布滿了岩畫。
岩畫,是史前人類在石頭給我們留下的記錄。我是見過的,只是它太神秘,有點招惹不起,我們先民們自然有研究它們的,但畢竟也就是畢竟,沒什麼結果,既沒有時間的概念,也沒有具體實在的內容,只是擺在那裏,明顯是人弄的,就是除了這一點還是不明白,這不是「惹不起」是什麼?
但這樣的東西在鴨河卻有二千餘幅,加上密集地區之外散處的岩畫,總計在一萬幅以上。幾十平方公里的地面,集中了許多的史前文明;而且不僅世人不知,南陽本地人也知之寥寥,真是一大憾事。
岩畫就分布在鴨河水庫沿岸,蜿蜒曲折盤旋迴轉的淺丘陵間,或有壘石突兀,或見叢棘連陌,壘石是人工的,是先民們的手筆,淺灘沿岸也盡有岩畫,同樣是先民信息或成行排列或點積連綴,甚至還有人形岩畫,就隱蔽在雜樹叢草亂石堆砌的山中。但據我所知,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它們的意思。圖騰也好,原意也好,星象圖也好,太極周轉也好……大家眾說紛紜,但到底表象抽象,抽走了什麼具體的實象是何所雲,誰也解釋不明白。這似乎不單是鴨河、方城,是個世界性的無法突破的「天書」。
我曾經從鄭州到南陽穿行過多次,中間有個隧道叫始祖山隧道。過來過去也不曉得它是怎麼一回事。後來去了密縣,這才知道這事:它原來叫「具茨山」。
這就有名堂的了。小時候讀書知道「如入具茨之山七聖皆迷」。不懂得它,知道它無礙讀書也就罷了,不過說是這山OK,不簡單的罷。
將具茨山和始祖山觀照到一起,而且知道具茨山上有岩畫,這才真的懂了一點:連聖人們也弄不清岩畫。
然而具茨山的岩畫比南陽的,時代可能退一點,它的岩畫裏似乎有現實生活中尚存的虛擬物品,這就進入了實象,而南陽的岩畫,抽象抽得人根本看不懂。
世界岩畫研究的權威二○一四年來宛,約了我去開座談會,說老實話這樣的座談會是開不出什麼實際成果的,因為岩畫不是圖解了什麼現實,可以讓我們今人根據文化時代特色去研讀,這是中國最早的先民與我們今天現代人的信息對話,需要破解的密碼。
這密碼有待於人類去努力尋找破解。上天留下了天書,就是讓我們讀閱的。
這和張衡、張仲景、諸葛亮一樣,是天賜予南陽的瑰寶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