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百年好合—中國古盒藝術/鄧海超

時間:2017-10-18 03:16:03來源:大公網

  盒是由「合」、「皿」兩字組成,即是指底蓋扣合,日常用作盛載物件的容器。盒在中國遠古時代已出現,在戰國、兩漢已有製作精美的陶盒和漆盒。降及唐宋,由於實際需要,盛載女子化妝品的化妝盒、裝入香熏而便於攜帶使用的香盒、盛載茗食用器或文房用品的攜盒等相繼湧現。到了明、清兩代,文人意趣、饋贈之風、商人階級興起、中外交流等更促成盒子品類大為增加,材質也涵蓋陶瓷、金銀、玉石、漆木、銅錫、牙竹等;兼且雕刻、繪彩、鑲嵌等工藝的發展也令盒子的形制、式樣、紋飾等大為提升,爭奇鬥巧,盒已由實用的容器演變成為精美的賀禮器物、藝術品及觀賞陳設品。晚清時期,工匠更製作了設計巧妙的象牙、漆木、錫製盒子,盛載不同物品的茶酒具盒、遊戲工具盒、針線盒等,以供外銷,見證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篇章。

  天圓地方,陰陽共濟;盒以圓形為基調以象徵「天」、盒內載物以象徵「地」,加上扣合相連的蓋和身,便是豐盛團圓的象徵,代表「天作之合」。盒子內裝載珍罕的物品和食物,在各種慶典如祝壽、嫁娶作為禮盒,是中國人的習尚,是以盒子也帶有吉祥寓意。唐代以降,出現一種流行的裝飾紋樣,稱為「和合二仙」,為一對趣態可掬的童子,一持荷花,一抱大盒;「荷」、「盒」諧音「和合」,象徵和諧合意、如意吉祥。他們常被用作繪畫、陶瓷、工藝品的裝飾主題。

  位於觀塘一座工業大廈的一新美術館,雖然歷史尚短,但卻是一所具品位特色的私人美術館。美術館現正舉行「百年好合—中國古盒藝術」專題展(至十二月二日),展出漢至二十世紀初各式材質、形制和紋飾的盒子,反映盒子在各朝代的特色及風格,殊為可觀,謹此選取數件介紹,以作分享。

  北宋的青釉劃花蓮紋圓蓋盒出自龍泉窰,直徑為10.2厘米,屬松隱閣藏。這件圓蓋盒扣合完美、造型規整精緻,內有三個小盛器,以存貯化妝品,為宋代流行的典型化妝粉盒。宋代好尚素淨之美,尤以單色釉瓷為代表。此盒施以翠青而深淺變化的青釉,釉色有若玉器的細膩質感。蓋上以流暢簡樸的劃花描畫蓮花紋,充滿自然生動意趣。蓮花為君子花,象徵文人高尚飄逸的氣質,是中國藝術品上廣為人愛的流行紋飾。龍泉窰位於浙江龍泉,為宋代名窰之一,以燒製有如美玉的青瓷著稱。此蓋盒為龍泉窰青瓷典型製品,也反映了宋代備受推崇的青瓷風格及崇尚清雅靜逸的美學觀念。

  光怡志堂藏的五彩鏤雕龍紋圓蓋盒為明代萬曆時期出品,直徑22厘米。這件蓋盒造型穩重渾厚,盒內有格,應是盛載食品之用,盒蓋依紋樣鏤空,讓食物香氣透溢。這類盒古稱「攢盒」,因「攢」與「全」諧音,又稱「全盒」,以寓意「十全十美」。盒蓋飾以花卉雲氣紋、盒身飾以雙龍爭珠紋及各式花卉。明代五彩瓷器結合釉下青花及釉上紅、綠、黃彩燒製,紋飾以龍鳳、花卉、人物、嬰戲及吉祥圖案為主。萬曆五彩瓷一般造型較大、紋樣繁縟、繪工率意拙樸、釉彩斑斕厚重,此盒可為代表,並呈示了中國盒子中「攢盒」這種特別形制,亦是皇室官窰瓷品的精品。

  清代銀鎏金福祿壽三星桃形小盒,直徑為8.9厘米,屬頌德堂藏。這件小盒奇巧玲瓏,造型別致。盒作壽桃之形,枝葉茂盛,蓋並鐫刻壽字及祥雲紋。盒蓋內鑄刻蝙蝠、仙鶴及瑞鹿,象徵「福、祿、壽」三星;盒身內鑄刻開懷大笑的壽星。銀盒通體鎏金,加上鑄刻細緻的立體紋飾,富麗堂皇,按其造型及風格考證,可能是由廣東造辦處精心製造,作為饋贈富貴人家或皇族官宦賀壽的禮物。

  清乾隆時期的御製剔紅福壽八吉祥紋百寶方盒長約19.5厘米,屬頌德堂藏。這件方盒製作精美,鏤雕細緻。蓋面浮雕代表八仙的「暗八吉祥紋」及蝙蝠紋、盒身在「卍」錦地上鑲嵌金蝙蝠。盒內分成八個抽櫃,以貯藏玉器及古董珍玩。方盒紋樣含有吉祥福壽寓意,全器造型華貴、鏤雕繁縟、堂皇瑰麗,反映了乾隆皇帝好尚奢華的品味。剔紅是中國漆器的裝飾技巧之一,漆工在器物上髹上重重朱漆,再雕刻精美的紋樣,而紅色亦具喜慶寓意。剔紅漆器在元至清各代製作達至高峰,成為漆器的主要品種之一。

  清代白玉嵌金線寶石小蓋盒為痕都斯坦式,直徑為7.8厘米,同樣屬頌德堂藏。此盒為羊脂白玉、玉色勻淨、溫潤細膩、製作小巧玲瓏。盒身以金線屈纏成如意饕餮獸面紋,並鑲嵌各式寶石、碧璽等,極為精緻雅麗。器型及裝飾風格反映了痕都斯坦玉器的特點。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

  清代則將印度、土耳其及中亞地區所產玉器統稱為痕都斯坦玉器,其特點是胎薄體輕,紋飾精緻細膩,多鑲嵌金銀花卉和寶石,工藝精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