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偏愛夏日長\劉世河

時間:2017-07-21 03:15:51來源:大公網

  「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在諸多寫夏天的詩詞中,我尤愛北宋詞人秦少遊的這首《三月晦日偶題》。文人傷春,已是司空見慣,尤其在三月晦日這春季的最後一天,更難免激起原本就多愁的詩人無計留春住的縷縷愁思。而秦少遊的這首絕句,雖然也是對春將逝去的感懷,但字裏行間卻難覓絲毫愁緒。「節物相催」本屬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為,況且「芳菲」雖歸去,自有「夏木」亦「可人」,詩人的樂觀、坦然與豁達,躍然紙上。

  每年一入夏,身邊對「酷暑炎夏」的聲討就會不絕於耳。每每我都是粲然一笑,並不去辯駁,亦毋須辯駁。

  其實,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魅力,春之盎然,秋之豐盈,冬之沉靜,而夏也自有獨屬它的精彩,且無可替代。

  一千一百多年前的那個夏天,唐文宗李昂某日詩興大發,就下旨召來五個學士與他聯句。文宗先作首二句「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由五學士同時來續。最後,文宗獨取了柳公權所續的「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兩句,並大讚其「詞清意足」。前兩句說偏喜夏日,續句闡明喜愛的原因,故「意足」,詩句簡潔乾淨,出落天然,故曰「詞清」。可見這位唐王對夏的偏愛之至。

  偏愛夏天的帝王還有一位,明宣宗朱瞻基就曾寫過一首《夏景》:「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盪漾畫橋平。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閒鷗個個輕。」雨過天晴,畫橋流水,小燕雙雙穿簾過,閒鷗泛水身兒輕,好美!

  帝王如此偏愛,文人墨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蘇軾遊過西子湖,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後,又欣然登上望湖樓來了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那「黑雲翻墨」的波瀾壯闊,那「水如天」的雄渾氣勢,無一不是只有在夏日方能感受得到的。

  寫雨的還有唐代的施肩吾:「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這是詩人在雨後為一寺廟所做,描寫了寺院雨後的清新,以及寺內一片青青蓮葉的美景。說到蓮葉,自然少不了楊萬里的那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翠綠的蓮葉,湧到天邊,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此畫面閉目一想,讓人頓如置身於這無窮的碧綠之中,委實感受到了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絕美風光。

  不與四時同的還有蛙鳴。「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這是一首;還有更家喻戶曉的辛棄疾的那首《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大多只熟悉這首詞的上闋,其實下闋更有味道:「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上闋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下闋則以輕雲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遊之地的突然出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尤其「驚鵲」和「鳴蟬」兩句甚妙,動中寓靜,把夏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最灑脫的當屬詩仙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因為是在山中,所以雖有白羽扇而卻懶得去搖,亦毋須去搖,又因青林深處,人煙稀少,李白才敢於不拘禮法,脫去頭巾順手往石壁上一掛,然後袒胸露頂,赤條條置身於林下,大有解除凡俗塵累,融於自然之情趣。而這種忘情沉醉、悠然自樂的曠達與逍遙,恰是炎炎盛夏對詩人的慷慨厚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