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被聯合國接納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消息傳來,我這個大同鄉也與有榮焉。
我有親戚朋友住在鼓浪嶼,抗戰期間,家中太祖母祖母都住在鼓浪嶼,那裏有外國領事館,外國人是鄰居,相對比較安全。島上也住日本人的眷屬,祖母她們對日本女人印象還不太差。
鼓浪嶼是「萬國」建築博物館,各種風格的建築都有。彎彎曲曲的小街,緩緩的斜坡,紅磚樓,一枝紅杏出牆來。島上沒有汽車行走,小巷深深深幾許,走得久了,疑似誤入桃花源。
整個幽雅靜好的氛圍,就是戴望舒的《雨巷》那種意境。
從廈門島去鼓浪嶼,要坐渡輪,八十年代初從香港回鄉,帶妻兒到鼓浪嶼玩了一次,登日光岩,在菽莊花園沙灘望海,街上小店舖吃一碗元宵,如此三十年過去。
當年小巷深處鋼琴聲此起彼落,出來一個殷承宗,島上乒乓球也很普及,成就一個郭耀華。一個讓人起無限文化想像的小島,長居於此,可以長壽。
但據朋友說,現在島上原住民都搬走了,住客都是在島上做遊客生意的外地人,生意滔滔,錢潮滾滾,文化早已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