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乘巴士或小巴來到赤柱,下車時徑往市集走去,沒有留意站旁有一座天主教隱修院,更不知道這座隱修院原來自一九三七年起已屹立於此,至今剛好八十年。該院名為香港加爾默羅赤足隱修院,並不對外開放,裏面的修女也不會出來,因此一般人對這座建築物一無所知。
香港現有三座隱修院,加爾默羅赤足隱修院是最早成立的一座。一九三一年三月,加爾默羅修女從比利時乘船前往中國建院,五月經香港到達廣州。一九三三年修院遷至香港,初期修女在港島羅便臣道七十五號居住,三六年覓得赤柱土地建院,翌年完成。當時赤柱並不如今天繁盛,環境清幽,很適合靜修。修院建築呈U字形布局,另一面有高牆圍繞,完全與外界分隔,修女們就在裏面過着禁閉式的簡樸生活。修院由比利時的義品地產公司設計,它擺脫過去慣用的基督教風格,採用歐洲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沒加太多裝飾。整座建築以紅磚築成,面向赤柱村道一方設有小堂,兩個門口與六個彩色玻璃窗的頂端各飾以凸出的白色三角形,令人聯想起哥德式教堂的尖拱。最矚目的是小堂屋頂豎立了一支高聳的白色石柱,上面加插十字架,彷彿觸及天際。
小堂逢星期日開放給教友進行崇拜,它與一般聖堂不同,平面為曲尺形,教友坐在長方形的會眾席,面向祭台和神父;修女們則坐在曲尺形的另一方,同樣面向祭台和神父,但看不見教友,祈禱時更加專心。
今天的赤柱已變成旅遊區,遊人如鯽,四周亦出現了不少新的建築物。但加爾默羅隱修院始終如一,像鬧市中一片淨土,與世隔絕。該院目前有十四名修女隱居,她們每日祈禱、默想和勞動,只有生病才會外出,死後也葬在修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