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家裏有一台電視機已算享受。我經歷過從黑白至彩色電視的年代,當年更被形容是「以電視送飯」,即一面吃晚飯一面看電視,可想而知電視節目於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年長之後,我愛上文化藝術,經常流連劇場或博物館,電視節目對我的吸引力銳減。不過,我仍會透過電視看不同節目,當中主要是看錄影帶。那年頭,像一個小餅乾盒的黑色物體,可看各國不同電影或外國劇集,成為一種新時尚。其後,錄影帶進化成光碟,不單在電視觀看,更可隨時在電腦觀賞,電視的作用又再打折扣。
再往下來,有線或網絡的付費電視出現,較之免費電視台有更多節目選擇,反而令人花多眼亂。而且,平常在家的時間根本不多,即使安裝了幾家不同收費電視,但其實並不會有同樣的時間可看電視。
然而,香港的電視工業自去年起的確有所進步。首先,公營電台成為了全天播放的獨立頻道,其劇集或時事特輯較多元化。此外,該頻道選擇了很多二十多年前的精彩舊作,讓我可以緬懷昔日香港的情境。另一家免費電視台推出了收費模式的解碼器,除了讓觀眾觀看平日的節目,亦可以自行選播該電視台多年來不同的製作。不論是電視劇、新聞特輯,甚至兒童節目,包羅萬有。
現在我才發現該電視台多年來製作了很多旅遊特輯。近日我抽空籌備家庭於暑假去泰國旅行,便輕易地從昔日的旅遊節目找到資料,方便實用。套用公營電台的宣傳術語,真的令我「重新愛上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