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新晉油畫家繪不凡時代

時間:2016-12-03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孫燕華、吳志華、馬逢國、孫少文、楊春棠出席畫展開幕禮 \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為了展現本地一眾新晉油畫家的創作風采,一新美術館由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七日舉辦「香港新晉油畫家:不凡時代」展覽,展出六位本港新晉油畫家共計四十五幅作品,他們以人物、風景、日常起居等繪畫題材,表達個人的生活感受和創作經驗,引發觀眾共鳴。

  以熟悉的事物為題

  是次參展的六位畫家呂華、宋嘉恩、周雅晶、姚志良、胡浚諺、顏潔明皆從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或歌詠自然之美,或描繪人文風情,或藉周邊環境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感,既抒發各自對於油畫的熱忱,亦借畫筆展現他們眼中的時代。論起繪畫資歷,大部分參展畫家曾接受藝術院校的培訓,也有人是在退休後方執起畫筆進行創作。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吳志華、SML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孫少文、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等出席前日舉行的畫展開幕禮。

  楊春棠致辭時表示:「油畫在西方畫壇歷史悠久,這門藝術需要非常扎實的繪畫基礎,經過長時間磨煉,才能運筆流暢,用色自然。今次展覽的目的除展現香港藝壇生力軍在油畫方面取得的成績外,亦希望能促進更多藝術家投身油畫創作,令這一藝術可在香港發展得更加有聲有色。」

  殘缺原是生活常態

  參展畫家胡浚諺喜愛記錄身邊事物,擅繪尋常事物精髓,其展出作品《父親的盆栽》和《浴室(一)》,即為他關注身邊事物的表現。在他的創作理念中,一株盆栽、一個馬桶、一段殘損的電纜,皆可入畫,「我的作品着重現實的色彩,以寫生的形式記錄這些事物帶給我的最真實體驗。」胡浚諺說。觀看他的作品,畫面上都是人們日常所見事物,為了還原它們的最真實狀態,畫家甚至不顧忌展現事物殘缺、斑駁的一面:「殘缺本身就是生活的常態,因為真實的世界本就不完美,且永遠存在變數。」

  顏潔明用油彩畫不同題材,不論風景,抑或人物,皆形神俱備,其展出作品《天問》是她在旅途中的寫生作品,畫中的老婦表情細膩逼真,她臉上的皺紋彰顯其所經歷的滄桑歲月,甚具寫實效果,然而畫面背景則採取超現實處理手法。顏潔明道:「我喜歡去並不發達的偏遠地區旅行,那裏的人們,雖然沒有富足的生活,卻有最真實的面容,以及最純真的眼神。」其另一幅作品《您好!》中,兩個山區孩童相擁而笑,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生活壓力。

  生活在香港,必然會有人口密度大、居住環境擁擠等的生活體驗,這些都給予宋嘉恩創作靈感。她以油畫作品揭示香港的城市發展變遷,以及人們真實的生活困局。以作品《家.在香港(四)》為例,她將唐樓、粵劇表演、麒麟舞、花牌繪於一畫,只是它們均呈現出或歪或斜的姿態,她說:「雖然香港有非常優秀的文化藝術,但隨着城市的變遷,它們越來越淡出我們的生活。」

  其他油畫家作品亦各有特色,呂華的作品《侷促》雖是畫人物背部,卻暗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姚志良以作品《半個人的時代》展現科技帶給人類生活的衝擊;周雅晶則在作品中描繪大自然的美麗風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