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懷念爺爺熊式一\熊繼周

時間:2016-11-10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秋季,熊繼周(右三)與丈夫Hugh(右二)在倫敦薩沃伊劇院採訪Diana(左二)和Grace(左三)

  另一個讓我們無比興奮的大日子終於來臨:拜訪戲院。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寫爺爺傳記《The Happy Hsiungs》的作者、倫敦大學研究東方文學的學者Professor Diana Yeh確認會在百忙之中抽空趕來Savoy與我們在戲院會面。

  在爺爺蔭佑之下,金碧輝煌的戲院終於為我們敞開了大門,戲院以華麗的金黃和酒紅為主色調,高貴典雅,壯麗恢弘的氣勢把我帶入了夢幻般的世界。戲院開業於一八八一年十月十日,八年後又成為世界第一座整棟用電力運轉燈光的建築。一九二九年重建後比之前更加具有當代氣息。後因一場大火,故在一九九三年完全按二九年的設計重新建造裝潢,至今仍保留着那三十年代的華麗。

  正在我四處樂賞之際,一位落落大方的華裔女士向我們走來,我即刻迎了上去問道:「您就是寫我爺爺傳記的Diana教授吧!」她微笑着點頭,同時她也請來當年熊家的老友Ms. Grace Lau。我們談起《王寶川》在戲院公演的話題。她十分感慨地說:「作為一個從小就移居英國的華裔,在當時那個年代,華人留英大都以餐飲、洗衣業為生,很多留學生鍍金後紛紛選擇回國,真是難得能找到像熊式一先生這樣的華人典範。」

  Diana的一席話打動了我們。我緩步走上了舞台中央:環視着整個劇場席位,左上角是皇家包廂,我彷彿看到皇后欣賞「王寶川寒窰十八年」的感人故事所吸引的陶醉表情;又好像聽到全場觀眾因戲劇幽默諷刺的結尾而發出的歡笑聲。從眾多的面孔中,我彷彿看到了後來的公公──這位年輕的西方醫生,放棄倫敦一家醫院優越的工作奔往中國,行醫多年,直到二戰結束。事實上,有很多像我公公那樣經歷的西方人,超越國別,捨棄自己的家人而奔往東方為異國人民服務。我又忍不住慨嘆着,《王寶川》的愛情故事好似一條紐帶,維繫了一段東西方的綿綿情意之因緣,為我帶來的三十年美滿幸福的婚姻。

  除了《王寶川》,以抗日為背景創作的小說《天橋》和三幕話劇《大學教授》也是爺爺畢生的驕傲。記得當時我幫爺爺將《大學教授》英文版翻譯寫成中文時,相互談論了一些抗日的話題,為之曾爭論得臉紅脖子粗:我那時任性強理地說:「只有共產黨才是堅持了八年抗日,國民黨是那樣的禍國殃民。」爺爺無比氣惱,卻又不知如何向我解釋事實真相為好,只意味深長的說道:「任何偏激對歷史的評論都是不能盡信的,故此我不屬於任何政治黨派!」說完這番話他就沉默下來。至於為何他三十年代曾經偏左,跟着幾位有名的共產主義者積極參加一些國際抗日活動;四十年代又受到一些駐英大使、國民黨元老朋友的影響,在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漸入退敗最低潮時期,編寫出版了「蔣介石傳」的過去隻字不提。如今通過爺爺的著作、史料和媒體的報道,我才深深的意識到,那時的自己真是無知愚昧得可氣的地步。爺爺,此時此刻的我多麼盼望,借用您曾經站過的舞台,穿越歷史時空,傳達我的歉意給您呀!

  自此,爺爺撇開穿他喜愛的西裝,一直保持身穿傳統長袍馬褂,到世界各地去演講、赴大學任教、贊助各種藝術活動,參與創辦南洋大學和香港清華書院等等。特別是他晚年以樂觀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奔走在紐約、新加坡、台北、香港和北京各地。留下他那獨特的、中西文化雙語交流的寶貴財富。

  憶往昔,那種對爺爺曾有的陌生感全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深心感激和內疚的熱淚。二十五年倏然而過,我才發覺是那麼地想念爺爺!多麼盼望九泉之下的您能夠聽到我此刻感恩的心聲──為生命中有您做我爺爺而感到驕傲!

  (四,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