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睹出我未來》/輕 羽

時間:2016-10-14 03:16:19來源:大公網

  最近我在石硤尾的創意藝術中心觀看了一個節目《睹出我未來》,再次印證了戲劇的教育功能和教化意義。

  製作單位召集一批曾經是「病態賭徒」的人士,透過「人種誌戲劇」的創作方式,將該等人士的真實經歷寫成劇本。所謂「人種誌戲劇」,就是針對某個人類社群進行的社會學研究,以找出該個社群的獨特生活方式。

  《睹》劇的故事就以兩個家庭的男主人為軸心。石洪和張仁都是職業司機,雖然家境不富裕,但也屬小康之家。惟二人都好賭成性,辛勤工作賺取的收入,都在賭場或馬場輸掉。輸錢的後果,通常都是向別人借錢,以致債台高築,惶恐度日。石洪更遷怒妻子,付諸暴力,也令兒子對自己百般惱恨。張仁則聯同其他人士,訛稱合作經營生意,實則詐騙自己的妻子,以求在妻子身上取得金錢還債,豈料最終債主臨頭,令妻子蒙受屈辱。

  舞台上的演出,沒有交代兩個主角最終如何改過自新。因此製作單位再賦予另一種表演方式「論壇劇場」,就是由大會主持人邀請現場觀眾,就着兩個角色的不同際遇,給予額外意見。例如張仁妻子是否應該相信丈夫做生意,應否及早揭穿丈夫面具,以令丈夫早日回頭。

  明顯地,製作單位不是純粹進行一場表演,而是希望參與的觀眾能多想其他方法,協助類似的特定社群重新做人。參演的人士都不諱言自己是過來人,重獲新生之後,希望與他人分享經驗。全劇的名稱以「睹」代替「賭」,已是寓意人們應放眼未來,不應埋首過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