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油尖旺.望油尖——都市流光坊眾情」。右圖:「香江葡跡——香港葡人故事」下圖:「萍寄金山——香港與加州華僑生活」
香港歷史博物館今日起展出「香港多面體」展覽系列,這是歷史博物館更新常設展覽的第一階段,包括三個新展覽:「油尖旺.望油尖─都市流光坊眾情」、「香江葡跡─香港葡人故事」及「萍寄金山─香港與加州華僑生活」。「香港多面體」以專題內容形式,就本地的社區發展、外籍族群及海外華人的聯繫等課題作深入探討,務求更全面地介紹香港獨特的城市發展脈絡及其賴以成功的因素。\大公報記者 李兆桐(文、圖)
「香港多面體」展覽系列昨日舉行開幕禮,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葡萄牙駐澳門及香港總領事雷德生、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署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譚美兒、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張銳森擔任主禮嘉賓並為展覽開幕剪綵。
展現種族多元共融
楊潤雄致辭時表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更新後,率先推出「香港多面體」系列三個各具特色的歷史專題展覽,分別以油尖旺區、香港葡人,以及加州華僑作為展覽主題。這三個主題看起來各異的展覽有一個共同的切入點──就是表達東西匯流、種族多元共融、聯通國際的香港。
「油尖旺.望油尖──都市流光坊眾情」透過約200件展品介紹油尖旺區從19世紀初至今的發展,讓觀眾細看繁華鬧市背後的歷史陳跡。人口稠密的油尖旺區既是九龍最繁華的地帶,亦是全港最多樣化的社區。遊走油尖旺區,不難讓人察覺到新舊交融的景致,更可了解九龍以至香港城市的發展脈絡。展覽介紹囊括客家人及水上人於19世紀初的聚居生活、尖沙咀興建的城市化設施、20世紀初在旺角經營的工業廠房、以尖沙咀為大本營的物流業促進的本地交通發展等。
互動多媒體新體驗
「香江葡跡──香港葡人故事」透過逾250件來自葡裔家族及機構的展品,輔以逾30項視聽及互動多媒體節目,回顧葡人在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發展,及其對香港的各範疇的貢獻。此外,展覽亦會介紹香港葡裔族群的傳統和文化。19世紀中期,葡人從澳門移居香港,是最早在香港定居的外籍族群之一。此展區布置成香港葡人家庭的客廳,讓觀眾可以置身於多個投影節目之中,了解土生葡菜、葡裔族群的語言、與葡裔家庭的宗教信仰等。此外,還有介紹19世紀中葉擔任律師、醫生及工程師等的葡人事跡,葡人發展的印刷業務,本地葡人藝術家的作品等。
「萍寄金山──香港與加州華僑生活」透過逾260件展品介紹19世紀中葉起華人出洋至美國加州謀生的歷史,展示加州華人在異地生活所克服的困難及心繫祖國的事跡,並從中闡述香港擔當的重要中介角色。自19世紀中葉以來,香港一直是華人出洋的啟碇地和貿易中轉站。由帆船到蒸汽船,以至20世紀的總統郵輪,香港是跨太平洋貿易、人流和文化網絡的樞紐,中介服務齊全。展覽從19世紀「淘金熱」時期華僑到香港辦理出洋事宜開始,介紹出口至美國加州的香港貨物、「唐人街」中香港金山莊外銷至加州的商品、二戰期間華僑「一碗飯運動」援華救國的經歷、香港東華醫院(今東華三院)轄下的東華義莊為全球身故華僑暫存骨殖及協調轉運回鄉的故事等。
系列展覽位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二樓及閣樓展覽廳,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