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與眾共賞/專訪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與朱偉基 「我們和香港故宮的合作剛剛開始」

時間:2022-06-26 04:23:53來源:大公报

  左圖:朱偉基(左)與盧茵茵在夢蝶軒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大公報記者徐小惠攝;右圖:夢蝶軒捐出的部分珍藏,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6「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展出。\資料圖片

  「這次捐贈我們差不多是將一整個系列捐出去的,沒有保留,三個系列全部捐出去。目的是希望為這個系列建立一個比較完整、有學術研究性的體系。」

  6月2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廳6「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中的部分展品,來自5月底夢蝶軒向香港故宮捐贈的946件中國古代金銀器珍藏。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與朱偉基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講述二人從收藏、到研究,再到如今為這批金銀器找到合適歸宿的過程。\大公報記者徐小惠 實習記者丁蘊

  作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批館藏之一,夢蝶軒的這批金銀器涵蓋不同地區和民族特色,包括歐亞草原、青藏高原及中原地區,反映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不同面貌。金屬在人類物質文明的歷史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裝飾物,到工具,再到戰爭的武器,盧茵茵至今清楚記得購藏的第一件金銀器,是從香港古董商那裏買到一件很小的戰國時期的金鈎,自此夫妻二人開始了三四十年的金銀器收藏之旅。

  藏品時代橫跨三千年

  是次捐出的藏品種類繁多,包括古代貴族的個人、馬匹及車輛等飾物,時間橫跨三千年,得來亦是十分不易。曾有一件金飾讓盧茵茵追了兩年:「我們當時在一位香港古董商處看中了一件金飾,結果決定要買的時候,古董商告訴我們賣掉了,被美國人買走了。」這件金飾名為《騎射武士飾片》,形態為正在騎馬射箭的人物,能夠看到一整套包括戰具在內的裝飾。盧茵茵表示,透過這件金飾可以還原出當時吐蕃貴族的服飾面貌,錯過了則令人扼腕。朝思暮想了兩年,沒想到兩年後他們在美國的一個古董展的攤位上再次與它相遇,盧茵茵毫不猶豫地立刻買了回來。以《騎射武士飾片》為代表,這批珍品反映中原王朝與周邊遊牧民族的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加深觀眾對中華民族一體多元的認識,具有重要歷史和民族意義。

  「通過這批展品,不僅能夠了解到當時的歷史,還可以看到當時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觀。另外,這批展品展現了唐朝高原、草原和中原三個地方工藝的流轉和精進,展現了當時的人文活動和對外的交流互動。」十年前,夫妻二人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對這批金銀器進行展覽和研究,這次合作令盧茵茵愈發察覺該系列本身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二人不希望這批珍品就此封塵,他們期待能夠對這批文物進行更加深度和有系統的挖掘。

  費盡心思尋找「好歸宿」

  「但是我們需要等一個契機。」朱偉基說。「2016年聽到故宮會在香港落地的時候是興奮的。」盧茵茵提到,在她看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立,冥冥之中應和了她對於這批金銀器歸宿的四個設想:「首先有國家支持,香港故宮是故宮文化在香港的代表;第二,香港本身是我們的家,我想去看這批東西都會很方便,香港本身又是一個很開放的國際都會,這樣一批反映文化交流與互動的藏品放在香港這樣一個中西文化交匯之處是很合適的。」盧茵茵續稱,「第三,香港故宮擁有頂尖的博物館人才。香港故宮國際化的定位和研究團隊給了我們很強的信心。」最後,盧茵茵相信,在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下,香港故宮將會有很好的前景,因而她決定將這批珍藏捐贈予香港故宮。

  二人對這批藏品珍之愛之,又如此費盡心思地為它們尋找一個「好歸宿」,盧茵茵說是因為自己對於這個系列的收藏有使命感。「我總是覺得收藏文物和收藏現代的東西不同。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這種幾千年的東西在你的手上都是暫託的,你要對它們負責。」在盧茵茵看來,收藏的商業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中,她相信她對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保留是有責任的。「將它好好地交託給一個好的平台,讓其繼續發揮歷史與藝術的價值;並透過這樣東西回饋社會,做多一點研究。」

  盧茵茵提到,對於這批金銀器系列的收藏並不會因為是次捐贈而停止,「未來如果碰到合適的還會繼續收藏,我們和香港故宮的合作只是剛剛開始。」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