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界定身份 藝術家怎稱量?

時間:2020-05-31 04:23:37來源:大公報

  圖:攝影師Kirk醉心中華文化

  為應對疫情,今年三月起,超過六十個本地藝術機構合作搭建網上展演平台「ART Power HK」,以「你認為藝術何價」為主旨發起眾籌,為香港藝術界尋求來自各界的支持。同期,政府公布「防疫抗疫基金」資助開始發放予藝術文化界,幫助藝術家和團體渡過短暫難關。

  問及是否符合資格領取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毛維說:「很不巧,以自己現有的狀況,不在合資格之列。」由此,他引出了一個多年來藝術界一直探討的問題,「香港『藝術家』身份用什麼標準才能相對公正地檢定?如何讓珍貴的資源能惠及真正的藝術家和藝術創作團體?」毛維認為:「本地新一代藝術家面臨的情況是,創作過程需要時間與資金,如果連生活都無法顧及的時候,要花時間去做其他兼職來『吊命』,又從何專注於談創作呢?」

  創作需要時間與資金

  藝術發展局研究部曾於二○○○年公布了《界定藝術家身份的方法:國際比較與綜合分析》,當中指出,「一個折衷的資格辦法,是採用多元化的會籍檢定方式:藝術家可以通過檢定手續載入名冊,也可以用自我認定加上從業經驗的方法;名冊上註明其資格類別,分『檢定會籍』與『非檢定會籍』兩種。」此刻經過二十年的實踐,當年採用的藝術家檢定辦法是否適合香港,值得探討。

  毛維說:「通過國際交流,得知有些國家會以創作的作品數量、品質、為藝術行業服務的時間,對當地藝術的貢獻,作為衡量的標準,成為官方認定的『藝術家』,政府有專項資金恆常資助予藝術家及團體,推動作品創作。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一段時間的構思、打磨,這筆資金足以幫助藝術家緩解經濟的擔憂,促進優質作品的產生。或許,香港很多好的作品因為這些原因只能停留在理論與想法上。這對於香港的藝術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也流失了很多好的藝術人才。」

  行內人看來,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如何扶持香港未來的本地藝術發展,也對建立完整的藝術產業體系至關重要。從表面上看,香港每年的藝術活動豐富,國際級的展覽及演出活動頻繁,觀眾得到國際級的藝術體驗充足。然而光彩之下,香港創作的優秀演出節目、培養的國際級藝術家的數量,是否已與社會發展程度成正比?

  參考資料:藝術發展局研究部《界定藝術家身份的方法:國際比較與綜合分析》(2000年7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