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風華絕冠」解讀中日女性文化

時間:2019-10-14 04:23:52來源:大公報

  圖:坎肩,中國(1900-1908年)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報道:繼兩依藏博物館於今年三月展出以男性文人學者為主題的「菊與龍:十七至十九世紀中日東方藝術」展覽,聚焦女性的「風華絕冠.東西匯流」展覽現正舉行。展出超過二百五十件藏品,包括與閨房相關的傳統中式傢具、日本髮飾和銀飾以及中日紡織品等,該館另一系列日本館藏同時展出,探索從明末清初至近代中國以及同期日本的女性服飾於性別和身份社會建構中的作用。

  明清展品工藝獨特

  兩依藏博物館館長馮依淩於傳媒導賞時說:「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服飾是反射美學和文化進步的一面鏡子,它們用獨到的方式詮釋社會文化的演變,展示人們的生活百態。是次展覽在展現中日兩國在工藝上獨特技巧和創造性的同時,亦記錄人類的文化歷史變更,希望引出對社會進化的探討,邀請觀眾加入關於女性身份和社會地位發展演變的全球對話。」

  兩依藏博物館首席導賞員Gerry Kong表示,展覽重點呈現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國和日本女性曾經使用或穿着的木製品、紡織品和髮飾等。他介紹中國明清時期展品,比如坎肩、架子床等:「在傳統中國家庭的父權制結構下,女性的生活以家庭為主,因而大部分時間都深居閨中。架子床是女性嫁妝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使婚後離異或寡居,這件傢具都會歸她擁有。」此外,特別設計的四個展廳,向觀眾展示從隋朝至近代四位中國女性吳絳仙、袁大舍、管道升和莫淑英的生活經歷,她們曾對當時的文學、藝術、政治等作出重要貢獻。

  浮世繪勾畫理想女性

  是次展出的日本館藏包括繪畫和插圖,比如由浮世繪畫家楊洲周延繪製的知名系列《時代之鏡》,於豐富的色彩和精緻細膩的描繪之中,將不同時期的理想女性形象躍然紙上。此外亦有和服、髮飾和銀飾等,Gerry說:「日本鮮明的季節特徵為工匠們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髮飾的設計也與和服一樣跟隨季節變化,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十九世紀後,西方社會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生活於上海等港口城市的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將中國的時裝及工藝帶回了他們的國家。「風華絕冠.東西匯流」最後的部分展出博物館永久收藏中一系列精緻歐洲珠寶粉盒,尤其是一九二○和一九三○年代具有中國和日本風格的珍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