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物素描/「沒有情感就沒有音樂」

時間:2019-09-19 04:23:59來源:大公報

  圖:冰島哈爾帕國際音樂夏令營已舉辦至第七屆

  曾經在冰島居住二十餘載、今年隨丈夫遷居美國華盛頓的林蔚,前不久攜母親胡適熙及兩名女兒,在香港舉辦了一場溫馨的音樂故事會,以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歌唱,將林蔚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她是中國音樂教育家林耀基的女兒,也是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更身兼林耀基中國音樂基金及多個國際音樂營的主席和藝術總監。在港期間,林蔚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回憶父親,也說談自己。/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林蔚對音樂充滿了感情,她認為:感情是構成音樂最原始的元素。她說:「所有的音樂都要從感情開始,沒有情感就沒有音樂。」

  回憶父親亦苦亦甜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小提琴在中國音樂界中的表現較為沉寂,而中國的小提琴藝術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得以發展,林耀基等小提琴家培養出的學生們在國際樂壇的崛起功不可沒,包括胡坤、薛偉、徐惟聆、柴亮、李傳韻、陳曦、楊曉宇在內的小提琴家,都是林耀基的學生。

  林蔚從七歲起師從父親學習小提琴,在她的童年回憶裏,在校教書的父親總是不辭辛苦地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只為了回家陪她練琴,之後再騎車回校。「父親很寵我。但是當他作為我的小提琴老師,又不能很寵我,這是個矛盾的事兒。」她笑言:「上課的時候,我和父親經常意見不一。後來我的女兒學琴,我為她們找了音樂老師──我認為第三者教導總是更有效的。」她又說:「有時我回想自己沒有信心演奏,大概也是因為身為這麼德高望重的音樂教育家的女兒,我的壓力太大了。」

  父親於二○○九年的逝世,給林蔚的心境帶來了突然的轉變。她說:「有個家人總是在你的耳邊絮絮叨叨,很多時候你都聽不進去。當他不在了,那些話一下子走進心裏。」為了紀念林耀基,林蔚成立了林耀基中國音樂基金,在內地及香港傳播林耀基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挖掘及培養年輕音樂人才,亦鼓勵音樂愛好者實現夢想,為公眾普及古典音樂。

  擬開辦香港音樂營

  那個曾經因為「希望離父親越遠越好」而遠洋冰島的女孩,似乎在林蔚的記憶裏漸漸淡去了。二○一三年,她成立了冰島哈爾帕國際音樂夏令營,並與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合作,邀請獲獎者參與音樂營,如今已舉辦至第七屆。今夏,她又與普利偉音樂學校的創辦人普利偉合辦了冰島的「姐妹音樂營」──美國亞特蘭大節日音樂營,首屆活動吸引了約八十個學生參加。

  擁有了在冰島、美國的成功模式,林蔚希望將開辦音樂營的理念也帶到香港來。她說道:「香港有很多對音樂充滿熱誠的老師和學生,音樂營將結合國際師資力量,為參與活動的學生提供赴『姐妹音樂營』交流的機會。」

  林蔚認為,音樂營重在幫助廣大年輕音樂人提高技藝:「在音樂營中,學生通常可以獲得幾位國際音樂家的指導,還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音樂朋友,幫助彼此走上更廣闊的音樂道路。」

  傳承林耀基教學法

  「比如在亞特蘭大音樂營中的小明星、來自新加坡的十二歲女孩Chloe Chua,因為選擇了專業音樂路,她的所有學習都在家中,朋友不多,這次音樂營令她不但積累了演奏經驗,還收穫了友誼。他們在台上是小音樂家,台下都是朋友。」林蔚舉例道。

  籌辦音樂營之餘,林蔚仍不忘傳承林耀基音樂教育法的初心。她特意編寫林耀基教學理念小提琴初學教材:「這套教材將共八冊,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並配有父親親自示範的教學視頻。音樂是不斷向前走的,希望能夠藉此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也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父親常說,他有三個老師:同事、學生和大自然。他將小提琴的音色與技巧賦予形象,講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林蔚說。

  林耀基為人為師十分親切,林蔚告訴大公報記者,學生們常稱呼他「爸」。林耀基逝世後,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緬懷恩師,比如著名作曲家陳怡為紀念林耀基而創作小提琴獨奏曲《思念》,謝楠、劉宵、柴亮等學生於二○一七年為紀念林耀基教授誕辰八十周年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圖片:受訪者供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