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奉賢館還原雍正日常生活

時間:2019-08-13 04:24:20來源:大公報

  圖:雍正登基後使用的壽山石雲龍鈕「雍正宸翰」方印

  清代十二帝中,清世宗雍正是民間關注最多的帝王之一,圍繞他的傳說很多。近年隨着一批影視劇熱播,觀眾都熱議「四爺」。由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奉賢博物館合作的「雍正故宮文物大展」正在滬熱展,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出宮。逾一百二十件展品,涵蓋雍正當政十三年裏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公報記者 張帆 文、圖

  為貼近各年齡層的觀眾,展館的陳列布置很有心思。參觀者可以在展廳門口與清宮裝束的卡通人物合影,在每個展廳的過渡地帶,雍正心愛的「十二美人」從畫中款款走出在兩旁「迎賓」。觀眾還可以通過微信掃二維碼參與清廷的科舉考試……當然,文物才是主角:瓷器、玉器、書畫、琺瑯器、漆器、青銅器,雍正御用的太陽鏡、老花鏡,他的御筆書法和喜愛的書畫家的作品等等,除了一些不便於運輸的書畫外,其他的全部是真品原件。

  對於一個資深「故宮迷」、「清史迷」來說,可能還會有這樣的「終極拷問」:為什麼是奉賢?

  雍正與奉賢淵源深厚

  現場的專家告訴記者,選擇雍正文物大展作為新館的開篇,在於雍正帝與上海、與奉賢的獨特淵源。奉賢歷史上的兩件大事,設縣治、鑄海塘都是在雍正年間完成的。位於上海最南端的奉賢區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時期,歷經數千年的變遷,先後分屬於海鹽縣、前京縣、崑山縣、華亭縣等縣治。而正是在雍正年間,朝臣因蘇松地區大縣難治奏請分縣,由此分設了奉賢縣。

  另外,雍正二年,江南地區遭遇嚴重潮災,舊有海塘被沖,朝臣紛紛奏請修築海塘並提出修築方案,雍正經過一番思慮,最終批准江南修塘之事,並諭訓「務要工程堅固,一勞永逸」。雍正三年,江南地區着手修築海塘之事,雍正十三年修築完成。奉賢境內現存「華亭海塘」即為當時修築而成。

  在展廳內,策展方還專門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複製了其館藏的漢文朱批奏摺,講述奉賢區分設縣治、修築海塘的歷史以及雍正的一生和當時的藝術景象。

  原汁原味「照搬」文物

  展覽分為「治國理政」和「藝術景象」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現了雍正從王子到親王再到帝王的過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復原了由雍正首創的「軍機處」,楠木炕桌、燭台、茶碗等擺放俱全,再現了當年的場景。

  第二部分則更加生活化。通過依次展出的書畫、祭祀用品、生活用具,展現了雍正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專家向記者介紹了幾件:一個看似普通的黑漆描金雲龍紋套箱,其用途很特別,是用來裝草的。原來,雍正繼位後不久,祖父順治帝的墳頭突然長出了三百多棵新草,這被視為吉兆。於是雍正專門命人打造一口大箱,將所有的草割下盛放進去。據稱自此後,這口箱子從未被打開過;一幅金底的扇面,是雍正在做王子時手書的康熙詩句《避雨聞鐘》,寥寥幾筆充分展現了他對董其昌書法的喜愛。還有一些瓷器、琺瑯器看似平常,很多卻是由雍正自己設計或者提出思路然後命工匠打造的。此外,策展方介紹,在前往故宮庫房挑選的時候他們更看重器物的原汁原味,像一些琺瑯器外層已經有剝落,甚至青銅香爐中尚存的香灰,他們都照搬來滬,力求保留文物的歷史餘韻。

  重建後的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除常設展廳外,奉賢博物館另有八百平方米、二百四十平方米大小兩個臨展廳常年舉辦展覽。新館對外開放後還將連續推出數個重磅臨時展覽,包括中國工藝藝術品展、國際紙藝雙年展、中國古代銅鏡學術研討會及展覽等,並配套推出系列教育活動及互動體驗活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