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術賞析/「雙城記Ⅱ」呈獻木管五重奏樂曲

時間:2019-07-16 03:24:07來源:大公報

  圖:演奏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左五)、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張馮泳萍(右六)、港樂行政總裁霍品達(右一)等嘉賓合照

  延續去年的「雙城記」,香港管弦樂團(港樂)今年再次聯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NCPAO)近日呈獻室內樂音樂會「雙城記Ⅱ」。不過,今次的表演者從弦樂四重奏變成了木管五重奏,場地也由較大型的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變成了位於大館的新晉熱門藝術表演場地賽馬會立方。這個少了「距離美」的演出場地,卻也多了近在咫尺的溫度,讓演出愈發像是一場樂友的聚會。/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兩組木管五重奏演奏者都是來自樂團的首席樂手,並擁有傑出的履歷(包括港樂的史德琳、韋爾遜、史家翰、莫班文、江藺,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葉怡礽、周陽、姬晶晶、劉曉昕、佐米.桑切斯)。不過,演奏室內樂不僅需要演奏者具有精湛的演奏水平,還講求演奏者之間的互相配合與默契,特別是對木管五重奏這個比較少見的組合來說。木管五重奏曾被人稱為「不應存在的室內樂組合形式」,因為五種樂器的音色、音高完全不同,一起演奏想要達到和諧的音色,難度頗高。

  旋律恍如內心獨白

  今次的演出雖曲目各有風格,但都演繹出色,展示了這個組合多種音色的可能性。曲目以港樂演繹馬斯蘭卡(Maslanka)的《第三木管五重奏》為開端,這位於兩年前逝世、留下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的美國作曲家,以創作的百餘首管樂作品着稱,包括四首木管五重奏,其中的「第三」為密蘇里五重奏在二○○○年委約及首演,由他根據巴赫的多首聖詠曲(chorales)而寫成。

  樂手情感技巧兼備

  馬斯蘭卡如此訴說對巴赫聖詠曲的熱愛:「我常演唱或演奏它們為作曲熱身,也藉此以舊風格創作我的四聲部作品。如今,它們已融入了我的音樂,也成為我重大的跨越點。」作品第二樂章就以聖詠曲《拿出勇氣,懦弱的我》作為長笛主奏的背景,長笛手在此處有很好的發揮,這個樂章被作曲家形容為「親密而個人化」的,旋律聽來也恍如內心獨白。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十分年輕,成立於二○一○年,在國家大劇院創建三年後組成。樂團的樂手們也很年輕,平均年齡三十歲出頭,記者聆聽當晚他們的室內樂演奏,情感與技巧兼備,且樂手之間的音色拿捏出色,令人期待日後一聽樂團演出。他們演奏了二十世紀法國作曲家達芬尼爾(Taffanel)的《G小調木管五重奏》,這首作品令每一個樂手有展示技藝的機會,旋律悅耳輕快,因而備受演奏家的歡迎:第一樂章是不斷推進的動機和抒情夢幻的第二主題,之後迷人的法國號獨奏開啟第二樂章,再以塔朗泰拉舞曲的第三樂章結尾。達芬尼爾本身還是一位著名的長笛演奏家,他的演奏曾啟發了包括德布西在內的不少作曲家。

  音樂會以十九世紀瑞士作曲家拉夫(Raff)少有仍被演奏的曲目《F大調小交響曲》作結,以既具活力又有田園風情的演出,為「雙城記Ⅱ」畫上完美句號。結合場地視聽感受來看,因大館賽馬會立方的空間較為小巧,記者認為若是樂手於演出每首作品前向觀眾簡單講解曲目,能夠令觀眾與樂手、亦與音樂更加親近。 部分圖片:港樂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