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廖宗東作品展在香港舉辦

時間:2019-07-15 03:13:25來源:大公報

  圖:畫展開幕式現場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實習記者任志千報道:「台灣神仙工筆畫大師.廖宗東作品展」正於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展出。廖宗東以道教重要人物為主題創作的逾百幅作品,通過工筆畫細膩的描繪方式,呈現了不同道教人物如天師、太歲、羅漢等形象,加深了觀眾對於道教文化的認識。展期至七月十八日。

  道學文化轉化藝術創作

  展覽於十三日舉行開幕儀式,香港足球總會主席、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榮譽會長貝鈞奇,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總幹事王新友,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葉永成,新界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等出席並為活動主禮。王新友在開幕式上發言:「無論大陸、台灣、香港的華人走到哪裏,都可以信仰我們自己的神仙,談論中國的故事,講中國話。」

  是次展覽是廖宗東在港的第二次個展,他筆下道教神仙的形象神態柔和平靜,工筆線條細膩一氣呵成,結合精緻的裝裱,華麗亦莊重。廖宗東借用《道德經》的「無為而無不為」解釋自己創作這批畫作的初衷,他說:「並沒有刻意要畫多少神仙像以及畫什麼主題,結果我畫了兩千多張作品,這些神仙不全是我修道多年在意識中出現過的人物形象,其中部分是根據敦煌或一些道教寺廟的壁畫等資料臨摹潤飾而畫成,希望通過畫作的形式,形象地完善道教中出現的人物以及故事。這些作品最『年輕』的也有十三歲,因為我十三年前一場車禍雖然死裏逃生,但右手安裝了支架已失去畫畫能力。」

  重現道教神仙完整結構

  對於道教與佛教間的文化衝突與融合問題,廖宗東借展覽中的兩幅觀音像作解釋並分享:「當下大部分華人看到任何一位神仙都會『拜拜』(意:仰拜,祈福),對於佛教與道教的界限及人物都有些許混淆。就以我們熟悉的觀音像作例子,在道教及佛教都有觀音且形象相近,不同在於佛教的觀音髮髻處有佛陀的標識且敬稱之為『南無觀世音菩薩』,而在道教中會敬稱為『觀音大士慈航元君』或『慈航觀音』。歷史上佛教最初進入在中國的時候,道、佛兩個教派曾出現衝突,到後來的相互借鑒融合,兩個教派才得以在中國的土地上和平相處延續至今。從在兩個教派的發展過程的經驗中,其實也可以借鑒到生活中的人際相處、家庭、乃至社會,矛盾會存在,但若要和平持久發展,需要相互的傾聽理解包容。」

  「台灣神仙工筆畫大師.廖宗東作品展」由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辦。 圖: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