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八百年殘本戲道盡悲歡離合

時間:2019-06-25 03:13:01來源:大公報

  圖:曾靜萍在《呂蒙正》裏飾演劉月娥

  六月杪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來港參演中國戲曲節,帶來三個殘本《呂蒙正》、《朱買臣》和《劉智遠》,除了在向傳統戲曲表達敬意之外,亦帶着向香港老藝人蔡清平致敬的意味。《呂蒙正》、《朱買臣》這兩齣戲,都是蔡清平教給該劇團的。團長曾靜萍告訴記者,在她心裏,早已把蔡清平當成了永遠的老師。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

  在這個世界上,能演出梨園戲的劇團只有一家—位於泉州市的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這種能夠追溯到八百多年前宋元南戲的戲曲形式,既「殘」且「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被認為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小劇種」。

  已到退休年齡仍擔任團長、剛當了奶奶的曾靜萍,在舞台上依然明艷照人。在她家裏,記者聽她娓娓道來。她說,對於「戲改」,梨園戲一直是謹慎的,認定了必須守住音樂曲牌、守住十八步科母。將帶來香港的三齣殘本戲,向人們教化了基本倫理,也道盡了世間悲歡離合男歡女愛。

  圖:搜尋戲曲「古早味」

  這些年,曾靜萍幾乎把身心都用在了梨園戲殘本的恢復上。她說:「老藝人們懂的戲,基本都流傳下來了。我們現在做的,是盡量去搜集、整理,哪怕是捕捉到一絲一毫的痕跡,就極力去復原當時的味道。」為了恢復《朱買臣》,曾靜萍花了三年時間。

  儘管她告訴記者,當時一心想恢復《朱買臣》,只因劇中二旦角色是她的本門行當,自己有責任去復原它,但似乎這只是她的一個「託詞」。「我的上一任團長有個心願,就是要恢復百折梨園傳統戲。」其實到了曾靜萍手裏,早已超過這數字。如今在她手裏到底恢復了多少齣梨園戲殘本,她自己也記不清了。

  梨園戲在經過近百年來各種文化的「洗禮」,仍保存了一些戲曲的傳統「火種」。曾靜萍說,在恢復古殘本時,愈發覺得梨園戲最有味道的,並不是為了戲劇衝突而特意製造的起承轉合,而是在戲曲人物對話的無意間自然萌生的故事和劇情。她指出:「這種不是為了戲劇情節而演繹出來的戲曲,反而特別生動,特別容易打動人心,包括這次將赴港演出的殘本裏,都有這樣的特點。」

  圖:守得孤殘待新生

  看梨園戲的每一分鐘,都在發現、感受這一刻的美好;悵惘着這一個手勢、一句念白、一聲婉轉、一個身段、一種情感的消逝。前兩年赴法國演出《董生與李氏》,就有當地劇團管服裝的工作人員告訴曾靜萍,八場《董生與李氏》,他都在捕捉曾靜萍走路時那雙紅鞋子在裙襬底下不一樣的感覺,他很享受這樣的微妙變化。

  對於戲曲進行「創新」,曾靜萍很謹慎。儘管現在劇團已經恢復了不少殘本,但她仍認為能夠拿出來演且演得好的並不多。她說:「能夠流傳下來的古殘本,是經歷了幾代人代代傳承,濃縮了的精華。我們懂不懂都還是個問題,輕言創新是對傳統的不尊重。」

  對於傳統的敬畏,成為了梨園戲「孤殘」生態的一種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或許,唯有盡力保存傳統的記憶,方可期待未來的新生。

  在《呂蒙正》的〈辭窰〉選段中,曾靜萍和另一位主演林蒼曉,增加了一段夫妻二人對曾經苦難日子所留宿的寒窰「三拜三離」、極具儀式感的告別。曾靜萍更願意用這樣的再創作和完善,來表達對古殘本的尊敬。

  她說:「如果一代代的藝人,對古殘本進行一步步完善,傳統戲就會越來越豐滿。」梨園戲正堅守着它的傳統,與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溝通。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供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